"小省区"何以成为"绿巨人"
时间:2022-03-0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虽然国土面积只有6.6万多平方公里,但宁夏却是一个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都十分富集的“宝地”。在对煤炭资源进行清洁利用的同时,先天条件同样优越的新能源快速起跳成为“新秀”,让宁夏能源转型再度飞跃。经过十多年的奋进努力,绿能潜力不断释放,开发、利用、外送……宁夏新能源发展一次次冲到了全国前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如今,这个“小省区”一跃成为“绿巨人”,正在加速向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能源。

放电“三华”

前不久,“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已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成为9条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从宁夏送出400多亿度的电,为湖南增加约1/6的用电量。

新能源占比将超5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这不仅仅是一条以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电力大通道,该工程重点建设区域还布局在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宁夏红寺堡区。目前,当地已经陆续引进湖南湘投等多家企业,签约投资总额达200多亿元,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放电华中,成为宁夏加速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又一“法宝”。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之一,又以风能、太阳能富集、荒地充裕等优势被确定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十多年来,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40%,新能源占电力装机比重位居全国前列。

在多途径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中,宁夏除了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等机制,以保障新能源“能发尽发”“能并尽并”外。更重要的是,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新能源与火电“打捆”外送交易模式,按照“能送尽送”策略,将新能源通过直流外送通道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消纳。

宁夏第一条直流外送通道——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宁夏宁东—山东青岛)打通了“西电东送”北通道,除了运输火电外,黄河上游的水电、光电、风电都以直流输电形式“打捆”送到山东。而输电能力更大的灵州至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灵武—浙江绍兴),也同样成为承担宁夏新能源外送的重要通道。

“十三五”期间,宁夏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长214%。2021年,宁夏外送电量中新能源占比超20%,同比增加60%。如今,宁夏将火电、绿电通过“西电东送”大通道送到了华北、华东等十几个省份。

不过,宁夏现有的两条外送通道利用率已处于高位,随着新能源电力的继续快速增长,亟须开辟以输送“绿电”为主的新通道。而“宁电入湘”工程既可缓解宁夏新能源“窝电”问题,也可填补中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

随着该工程的建成,到2025年,宁夏区内售电量、外送电量均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均实现50%。届时,宁夏将基本建成具有能源互联网特征的现代一流电网,形成“放电三华”的电力外送新格局。

加速换挡

春节刚过,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电站工地,工人们正在架设起一排排光伏板,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春节期间,工人们加班加点,这片光伏区已经建成,完成了安装调试工作。”国能宁夏电力新能源分公司工程部主任赵波指向一片区域说,今年我们的投产任务是50%,到明年年底,就可以完成20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投产。

作为我国开工建设的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以及“西电东送”重要通道的绿色电源点,去年10月,这一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浙江等华东地区输送37亿度的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0万吨。

以重大基地为支撑,充分发挥大基地“集团军”“主力军”作用,可有力有效支撑新能源跃升发展。当下,宁夏正在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并将清洁能源作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提出到2025年,全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

据自治区发改委介绍,宁夏整合沿黄地区和中部干旱带土地资源,推动沙漠、戈壁、荒漠、采煤沉陷区大型集中式光伏开发,重点在红寺堡区、宁东基地等地规划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充分释放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资源潜力,大力推进光伏、风电开发,实现新能源发电装机“倍增”。

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开发,近年来,宁夏新能源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宁夏风电、光伏装机同比增长5.7%和15.6%,风光电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45.7%,居全国第三位,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前列。新能源已经成为宁夏新增电力装机主体,替代传统能源作用日益突显。

与此同时,宁夏清洁能源企业数量、清洁能源产业工业产值、清洁能源产业税收等也均实现大幅增长。目前,宁夏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单晶硅棒产能达91GW,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22GW、10GW和5.5GW,清洁能源产业已成支撑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链”转型

自2012年建设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以来,宁夏先行先试破解了阻碍新能源发展的诸多矛盾,在全国创下多个“第一”,通道利用率和新能源消纳水平均领跑全国。“双碳”目标下,如何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示范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