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在信息不对称下隐含着较大风险。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金融事关身家财富,权益一旦得不到保障或者受到侵害,就会给当事人带来较大的损失,并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稳定。普惠金融的消费者是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者、社会弱势群体和偏远贫困乡村人群等,他们的权益更应该受到保护。最近几年,有很多非正规机构打着普惠金融的名义欺诈消费者,严重伤害了这些普惠群体,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当前,中国全力推动共同富裕,普惠群体成为财富保值增值服务的重点扶持对象,在此背景下更应该全力保护好普惠金融群体的利益。对此,各金融机构近几年都倍加重视,对不同的普惠群体运用不同方式,并充分融合当前的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投资者教育,完善内控体系,严厉杜绝侵害普惠金融消费权益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普惠金融群体的服务水平。
做好综合服务,为普惠群体权益保护提供坚实防火墙普惠金融作为为百姓服务的政策,意在对小微企业、农村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群众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可见普惠金融的对象群体,在获取和掌握金融知识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其自身权益很容易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因保护不足而受到侵犯。要提升普惠群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防止金融欺诈等权益侵犯行为,并按照普惠金融政策争取相应的优惠权益,需要有专门的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可以说提高普惠金融的消费者权益意识和水平,本身就是普惠金融的基础服务内容。
上栗农商银行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所在的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是一个常住人口不到50万人的小县城,农村人口众多,但由于金融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其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容易遭受侵犯。作为一家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上栗农商银行一直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初心,始终心系群众,主动践行“争当普惠金融排头兵”主体责任,积极做好金融知识“宣讲员”工作。上栗农商银行将辖内各营业网点作为普惠金融宣传的前线阵地,厅堂作为普惠金融宣传的主战场,柜台作为普惠金融宣传的“过滤网”,多措并举,扩大宣教范围;内外联动,增强宣教合力;双管齐下,提升宣教质效,不断提升责任担当,做实各类金融知识宣讲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为县域金融消费者筑牢“防火墙”,切实增强县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努力成为县域居民的贴心银行。
普及金融知识,为普惠群体权益保护提供消费者教育普惠金融群体是金融消费知识的“贫困区”,要实施金融扶贫,先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普惠群体金融消费权益遭到侵犯,主要是因为自身的金融知识不足。首先是缺乏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轻信虚假宣传,被各种金融欺诈骗术迷惑,本来是社会救助的对象却成了受害者。其次是对普惠金融产品缺乏了解,也没有主动到金融机构接受服务的意识,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也因为金融知识和经验缺乏处于被动。最后,普惠金融群体接受金融知识的能力较差,学习和认知能力由于各种原因相对有限,客观上需要金融机构投入较多精力进行普及,这也是普惠金融增值服务的一部分。
大型国有银行是普及金融知识的主要阵地。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严格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在自身点多面广、遍布城乡、服务“三农”的优势上做文章,以低净值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广泛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入户宣传工作,创新开展“山东邮储消保一封信”寄递、“金融知识进乡村”等特色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有效传播到农村区域,为构筑农村抗击金融犯罪壁垒,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营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乡风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老年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对象,也是金融知识薄弱的主要群体。青州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监管部门要求,主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服务事项,通过广泛的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在使用银行智能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青州农商银行“红马甲”志愿者在普及宣教活动前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用符合老年人学习和认知习惯的渠道和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宣教服务,编排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将防范电信诈骗、打击非法集资、守好“钱袋子”等金融知识融入小品、快板、短视频等文艺形式中,活动设有奖互动、知识问答等环节,让老年人在娱乐中获取金融知识。现场活动中还增设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等环节帮助老年人了解新事物。
发挥党建作用,为普惠群体权益保护提供前瞻性引领金融的普惠化是党建在金融领域的现实应用,是中国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心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建精神的核心内容。金融机构在党建工作中,不能只停留于纸面学习和理论研讨,应该充分领会党建精神的实质,将其充分融入实际工作中。普惠金融是党建精神在金融实践的最典型应用,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队作用,通过党建工作为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前瞻引领和坚强后盾。
作为青岛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