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2月16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指出,稳定蒙东地区煤炭产能,在鄂尔多斯新建一批现代化大型煤矿,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产能占比达到92%。产能结构更加优化,供储销体系更加完善,供应链更加畅通高效。严格新建和改扩建煤矿准入标准,新建井工煤矿原则上产能不低于300万吨/年,改扩建煤矿改扩建后产能不低于120万吨/年。
全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内能煤开字〔2022〕102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配套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2月15日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未来一段时期,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煤炭工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全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攻坚期,是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机遇期。根据国家有关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编制《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供应保障地位更加巩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生产煤炭48.5亿吨,近60%供应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占全国跨省交易量的1/3,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力保障东北地区煤炭供应,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煤炭供应的挑战。加快“公转铁”步伐,建成浩吉、准朔等外运通道,改造提升集通、呼准、大准等运煤专线,煤炭铁路外运能力大幅提升。
产能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累计退出产能0.69亿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优质产能有序释放,新增优质产能1.6亿吨/年。煤炭产能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单矿平均产能达到/n259万吨/年,较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大型煤矿规模占全区煤矿总产能的89.3%,较2015年提高4.2/n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区127/n处煤矿建成绿色矿山。煤田(矿)火区、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鄂尔多斯地区露天煤矿利用复垦绿化区域和矿区空置土地,建起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与周边村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助推村民创富增收。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在全国率先出台煤矿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制度,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安全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一级、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煤矿224/n处,占区内正常生产煤矿的/n73%。安全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建成煤矿安全培训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培训考核实现“一网通办”;建成内蒙古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综合信息化系统,生产煤矿全部联网,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业务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十三五”期间,全区煤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n70起、死亡111人,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减少39起、41人,下降35.8%、27%。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首批基于5G/n技术实现驾驶无盲区的大型矿车投入运行,为后续智慧矿山、无人驾驶、远程操控奠定了基础。首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长距离煤矿斜井建成启用。首套国产/n8.8米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成功应用,采高创世界纪录。含水层下特厚煤层上向分层长壁逐巷胶结充填采煤技术理论取得突破。褐煤发电烟气提水、煤炭地下气化等新技术率先示范应用,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问题
绿色发展水平不高。内蒙古生态体系脆弱,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地表沉陷、水土流失、水资源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矿井(坑)水、煤矸石、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不充分。
清洁高效利用不够。煤炭产业链条短,以煤电和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产业为主,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高端煤机装备、智能化装备制造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复合人才紧缺。
安全生产压力加大。随着开采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开采条件逐步复杂,瓦斯、冲击地压、水等灾害威胁加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