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冬奥开幕之际会晤,并发表长达7千多字的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领导人会谈结束后更形容「中俄关系不封顶,不断攀登新高」。
在中俄两国各自面对台海局势紧绷和北约东扩危机升级的情势下,「中俄关系不封顶」会否进一步强化为军事同盟,自然成为国际社会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两国联合声明其实已给予了清晰的答案:「双方倡导并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而这种新型国家间关系是「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模式」。
*超越冷战军事同盟*
所谓「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模式」,固然是二战后以北约和华约为典型,在政治上以意识型态为依归,在军事上行使集体安全,一个成员国遭遇攻击即视为所有成员国遇袭而采取一致回应。既然中俄两国要超越这种关系,也就不太可能走向传统的军事同盟。
作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指导性文件,联合声明在民主制度、可持续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和国际秩序等四大领域作了详细阐述,并指出:1、各国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展开人权合作;2、双方认为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国际体系主流;3、国际社会应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4、中俄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的国际体系。
*四大合作领域强调和平共处*
综合以上各点,联合声明也没有给予中俄建立双边军事同盟的太多想象空间。相反,声明更多的是强调和平共处,重建联合国协调国际事务的核心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份反对军事同盟的宣言。那么中俄会在哪些领域,或何种情况下加强安全合作呢?
联合声明其实也提供了指引。例如:「中俄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两国共同周边地区安全和稳定,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反颜色革命,将加强在上述领域的协作。」又例如:中俄认为「个别国家、军事政治联盟或同盟谋求直接或间接的单方面军事优势,通过不正当竞争等方式损害他国安全,加剧地缘政治竞争,渲染对立对抗,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秩序*
根据上述原则,中俄两国未来都有可能在邻国发生颜色革命时,参与某种程度的维和行动。例如上月独联体集安组织出兵哈萨克斯坦,协助总统托卡耶夫平定颜色革命,而中国亦迅速对托卡耶夫政府表达了支持。中俄还将会加强在军事研发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制约一些国家和军事集团凭「军事优势」,「破坏全球战略稳定」。联合声明对这些国家和军事集团也点了名,就是美国、北约和美英澳三国安全同盟AUKUS。
联合声明的中心思想是「双方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否定、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可以预见的是中俄会更为积极地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合作,而不是跟随美国式的单边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