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绮瑞透露,正在推进过程中的中以自贸协定在过去几个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且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
“本届冬奥会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举行的,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这对中国奥委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我相信本届冬奥会一定会顺利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1月24日,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在采访中,潘绮瑞对中国政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坚持继续举办冬奥会表示欣赏。她指出,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运动员和陪同人员,绝非易事。但她相信,中国有能力通过严格的防疫措施举办一届成果丰硕的盛会。
今年是中以两国建交30周年。2017年两国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以来,各领域交流合作富有成果。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以色列从中国进口增加近40%,中国仍为以色列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
潘绮瑞表示,以色列希望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稳定发展,期待双方在健康、环境、农业、水、教育等领域共同开发可以引领世界的先进技术。她强调,以色列政府将继续深化中以关系,推动双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潘绮瑞还透露,正在推进过程中的中以自贸协定在过去几个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且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在该协定生效后,进口关税将被大幅削减,这将有利于两国贸易额的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以色列从中国进口额为153亿美元;以色列对华出口额增加19.9%,达75.35亿美元。
期待本届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21世纪》:我们非常高兴地获悉,以色列运动员将参与本届冬奥会的竞技。你能否介绍一下以色列代表团的情况?
潘绮瑞:以色列代表团很高兴能够来中国。我们已经和他们沟通很多次了,他们很快就会到这里,人数将不少于7人,不多于9人。此外,还有20名左右的随行人员。以色列运动员将参加滑雪、滑板等项目。我们衷心希望他们都取得成功,能斩获奖牌。虽然以色列不被认为是冬奥会大国,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雪,但我们的运动员在很多项目中都表现出色。不久前,以色列运动员在奥地利获得了欧洲滑雪锦标赛的冠军。他也将前来参加北京冬奥会。希望所有以色列运动员都会在北京冬奥会上赢得好的名次,祝他们一切顺利。
《21世纪》: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十四年前,北京夏季奥运会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能你也看过当时的开幕式。对于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你会有怎样的期待?
潘绮瑞:本届冬奥会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举行的,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这对中国奥委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我相信本届冬奥会一定会顺利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在疫情之下,中国领导人决心继续筹备和举办冬奥会,这真是太好了。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冬季运动环保合作潜力大
《21世纪》:2015年,中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提出了让“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不得不说,在那个时候,冬季运动在中国还并不流行。你如何评价中国下力气推广冰雪运动的雄心?
潘绮瑞:我必须说,这令人印象深刻!下过雪之后,我在北京转了转。我看到很多河道都结成了冰,被盖上了厚厚的雪,很多孩子和大人在上面滑冰。可见,很多人都已经热衷于参与冬季运动了。有人跟我说,在北京以北的滑雪度假村——我还没有去过那里,也有很多人在练习滑雪,滑雪在中国悄然兴起了。
《21世纪》:你亲自到访过中国的滑雪场和溜冰场吗?
潘绮瑞:我还没有,但我看到了人们在结冰的湖上滑冰的场景,即使是在附近的朝阳公园,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这说明,冰雪运动在中国已经流行起来了。我相信它会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主要分支——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现在,冰雪运动在中国还非常昂贵。我听说,现在在所有学校,冰雪运动都在成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必修课,已经成为它们课程的一部分了。我相信,未来一定有超过3亿人上冰。
《21世纪》:这个蓬勃发展的冬季运动生态是否为以色列带来了商机?
潘绮瑞:以色列不是冬季运动服装或设备的生产国,这不是我们在国内生产的内容。但任何与绿色环境有关的内容都是我们擅长的。我敢肯定,这个概念会逐渐地在中国变得深入人心,我们也会找到与中国商业部门合作的空间,从而将环保因素引入所有这些冬季运动。
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21世纪》:北京冬奥组委的目标是让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碳中和。如果中国能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和世界来说分别有多大的意义?
潘绮瑞: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已经推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冬奥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在谈论冬季运动的减排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生产无污染的雪、零排放的雪。这些技术很有可能很快就会被引入冬季运动。
《21世纪》:鉴于新冠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你如何看待中国在举办本届冬奥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当前这个困难时期,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