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提出,今后五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成...
今年1月初,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佛山市市长白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词。
这的确是佛山经济最鲜明的“底色”。作为广东第3座、全国第17座万亿GDP城市,佛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60%,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发展活跃,形成了充沛动力和显著优势,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历史上,佛山制造业通过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起步,内源性特征突出,积累了扎实制造业基础。难得的是,佛山始终对自身发展有清晰定位,‘制造立市’从未动摇,并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如今看,佛山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发展起着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同时佛山敏捷有效的制造业转型实践对当下高质量发展探索亦有重要样本意义,特别是通过持续创新政策、完善服务和优化环境,不断激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锚定制造业,不断寻求新突破、凝聚新动能——这贯穿了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历程,并不断以新实践丰富新内涵。当前,佛山正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为“一号工程”,并规划投入百亿资金支持。这既再次踩准了时代节点,也切中了企业所需所急。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找准了什么角色?如何让实体经济更壮硕、中小企业更活跃?佛山提出,今后五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
争创民营经济示范之城
佛山制造,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也不为过。改革开放之后,这座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率先“破土”,并很快在陶瓷建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集群品牌和领先优势。佛山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佛山的工业产品遍布纱、布、油漆、水泥、瓷砖、铝材、燃气用具、摩托车、洗衣机、电饭锅、灯泡、冰箱等种类,其中诸多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2021年1-11月,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完成工业增加值488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保持良好态势。
佛山产业门类广、规模总量大、发展势头好,曾经的桑基鱼塘能够发展成为制造高地,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正是无数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勇闯”市场经济前沿,“自下而上”奠定了佛山产业基础。目前,佛山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工业增加率、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同时已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由此,佛山形成了“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自主品牌”的鲜明发展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佛山已有大量民营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新材料、氢能、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让民营经济发展得更活更好,始终被摆在佛山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并体现在对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关键要素的有力保障上。
作为民企,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杜永红对此深有感受,最初创业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落户佛山,“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佛山产业配套完善、产业氛围浓厚,而且佛山各级政府也都是非常典型的服务型政府,他们尊重知识、人才和市场,并积极创新各类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助力。”
“我在创业中遇到许多瓶颈,但非常幸运的是,佛山的政策没有‘缺位’。”杜永红回忆,以中小民营企业最常见的资金问题为例,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甚至该区桂城街道成立了广东第一个镇级科创直投基金,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随着人口红利消逝,“用工难”问题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普遍困扰,而佛山为此亦不断“求解”。例如,2021年8月佛山提出,鼓励佛山市企业与省内外技工院校签订全日制“订单式”培养协议,培养对象结业到企业稳定就业3个月后,技工院校可申请“订单式”培养补贴,补贴标准为中级工班2000元/人、高级工班3000元/人、预备技师班5000元/人。
近年,佛山在人口、人才等方面推出了诸多创新举措,不断强化劳动力供应保障能力。2020年,佛山常住人口中外市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501.88万人,比2010年增加130.37万人,增长35.09%,年均增长3.05%,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且,得益于外市流入人口主要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佛山人口结构年轻且有活力,15-59岁人口为706.45万人,占比为74.37%。
针对民营经济,进一步创新支持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无疑仍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佛山也明确,2022年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未来5年,佛山还将推动民营上市企业数量翻一番。
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
活跃的民营经济,为佛山构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