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鲜明信号,今后五年,珠海将以实体经济提速发展为牵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提升城市能级和量级。
近日,地方两会相继公布了城市“家底”。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广东目前已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城GDP超万亿元,而作为老牌经济特区的珠海,2021年GDP预计突破3700亿元,全省排名至第六。
实际上,一直以来,珠海的“光环”并不弱,从经济特区建设伊始,到成立横琴自贸试验区,珠海长期以来被政策红利加持,但始终存在发展不充分、优势不突出的问题。未来珠海应该如何补足短板,奋力推进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珠海又该如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实现产业突围?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落地,珠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方向也更为清晰。珠海明确提出,要以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等工作为抓手,并强调做好“横琴+”大文章。两大路径为珠海的发展开拓了想象空间。
当前,珠海传统产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生态加快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全省第二。
2021年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元年”,珠海在推进、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产业工作上开了个好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注册企业210多家,合作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超过800家,澳门街坊总会、澳门妇联、澳门的社团组织相继落地横琴,琴澳社会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在受访专家看来,珠海应该聚焦特色产业制定清晰的产业路线图,进一步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存量调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工作。同时,用足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自由港和珠海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等有利因素,有力支撑澳珠极点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
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
世界不乏“珠海制造”身影。仅以打印耗材行业为例,珠海生产的色带、兼容喷墨盒、再生激光碳粉盒产品占有近90%、70%和30%的全球市场。
天威集团副总裁张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自天威1988年在珠海投资设厂开始,珠海正式发展打印耗材行业,后联合赛纳等代表企业,通过创新推动、良性引导,如今已经形成了集成品、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销售、服务等600多家中下游骨干企业的打印设备及耗材产业集群。
类似打印耗材行业,珠海的产业发展似乎颇为依赖“龙头”引领模式。
珠海通过引入中航工业通飞,相继吸引了MTU、翔翼、西锐飞机生产线、民航校飞中心南部基地、通航飞行服务站等一连串航空产业项目,打通了飞机制造、航空运营服务、飞行培训、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整个产业链条。
不少业内人士将其原因归结为:起步早、包袱小、差异化。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权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以往珠海走出了一条与国内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避免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城市发展模式,但这也同时让珠海错失了一些产业发展的机会。
“城市管理包括土地管制相对比较严格,让一些民营经济错失了野蛮生长的机会,导致今天的珠海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发展动能不够。”刘权说。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珠海的发展方向逐渐摇摆向旅游等产业,但产业规模一直难有较大突破,其似乎也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制造业。于是,珠海将突围目光重新聚焦于此——2006年,“工业强市”写入珠海发展战略。
彼时,以格力集团为龙头的电气机械制造业、以伟创力集团为龙头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以碧阳和长兴化工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中下游产品产业及以丽珠集团和联帮制药为龙头的医药制造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四大行业共集中了258家规模以上企业,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高新区等8个高新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珠海高新区实施“特色突围”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构建了一批具有高新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王森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珠海历届政府长期恪守“走不一样的道路”的产业发展政策,与其他城市发展传统制造业起步不同,珠海从引进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起步。
得益于此,珠海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过去五年来,珠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30.9%;金融、会展、物流等产业增长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67.3%。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鲜明信号,今后五年,珠海将以实体经济提速发展为牵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提升城市能级和量级。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分析称,珠海确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就是先有产业的基础,然后同步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样对于珠海的发展才是有利的。
当前,珠海正加快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