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角色与使命也更加多元,既要自身发展,又要合作共赢;既要先行,又要示范;既要做“经济标兵”,又要做“全能榜样”。深圳2021年的经济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按照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77万亿元的表现来看,深圳GDP大概率将迈过3万亿元的大关。据南方网1月20日的消息,深圳成为国内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之后,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的城市。经济总量迈过3万亿元大关的背后,深圳在过去一年里面临了不少压力。深圳特区40余年的发展历程里,从来不乏挫折、质疑,但这并没有妨碍深圳一路前行。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在充满挑战的2021年,深圳的经济表现仍然颇多亮点。在2021年年末重磅的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洽谈签约项目超过260个,投资额预计超过8200亿元,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均再创新高。根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榜单,深圳有21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伴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部的迁入,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增至9家。而展望2022年,比亚迪、顺丰控股、平安银行将有望同时跻身世界500强阵营。无论是从城市的吸引力,还是从发展后劲等角度来衡量,深圳仍然欣欣向荣。更重要的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角色与使命也更加多元,既要自身发展,又要合作共赢;既要先行,又要示范;既要做“经济标兵”,又要做“全能榜样”。而无论是在哪一个评价体系中,过去一年里,深圳都堪称交上了高分答卷。深港合作再创新局深圳的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改革创新与深港的密切合作,不同于早期的“前店后厂”,深港合作早已迈向了更高层次。过去的一年里,深港合作迎来了诸多新进展。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深港合作区扩区尘埃落定。15平方公里扩展至120平方公里,深圳机场、会展新城、海洋新城、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等重要区域都纳入了“大前海”,高科技、高端制造、空港、港口等多种元素集聚,相比于此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是巨大的丰富与扩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海扩区后,区内产业能够与香港的新定位更好地衔接,从而为香港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深港另一个重要的合作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迎来了新的重大进展。2021年10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园区开园暨项目签约入驻活动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举行,15万平方米科研新空间开放运营、启动改造,18个重大科研项目平台集中签约、启动入驻。这15万平方米里包含了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部分物业空间,让有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业务的香港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领先科技企业先行落户深圳,这一举动也被视作为深港合作的新升级、新突破。在签约的项目中,深圳晶泰科技是一家以计算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佩宇接受采访时表示,入驻产业园的主要原因正是被福田区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所吸引,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可与周边药品和器械的品种公司结合,帮助药企做早期的药物发现和机械研究,再由监管机构将相关项目推到临床和上市,形成“一条龙”的服务。张佩宇说,“未来晶泰科技将借助香港和深圳的基础研发力量,最终实现在公司平台与合作区内相关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下,把重量级的管线推到临床和上市,进一步为深港、大湾区乃至国家的新药研发发展助力。”香港方面,也释放了积极的合作信号。2021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施政报告,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将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格局,“三圈”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引发了“深港大都市圈”的遐想,深圳、香港更紧密的携手,被坊间称作将诞生“超级经济引擎”。最近,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第一次会议上,林郑月娥向议员介绍了北部都会区的多项关键项目进展,她还表示,稍后将到访深圳与深圳市领导交换意见,讨论落实三项跨境铁路项目。在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看来,具有人缘、地缘、机缘特色的深港合作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新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由深圳单边单项阶段性推进转变为了深港双边协同对接共进。改革新突破前海富思传媒(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润富是一名来自香港的创业者。《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后,最令他激动的一条表述是:积极稳妥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研究在前海合作区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参与前海区域治理途径,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人士担任前海合作区内法定机构职务。陈润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些特定行业的香港专业人士今后有机会进入到机构任职,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相关产业政策制定以及管理工作中,这将可能更好地促进深港两地的制度对接。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