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慎理美加息衍生问题
时间:2022-01-20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谈国论企》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工作总基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以适度扩大生产和投资、消费等内需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力量。但外来的种种压力日增,不仅原有的「外防输入」的疫情和美国的围执、揽炒劣行等冲击,最新的更是美国今年加息的压力甚大,就因通货压力强甚,而经济似萎缩,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以至金融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可稍一忽视,须认真加以追踪、评估和化解。

*强美元或使中国有进口通胀和削弱出口*

环球金融市场于2022年伊始最关注的其中重大问题,是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于1月份皆攀升至多年罕见高位,使美国10年期债券孳生息率于1月18日提升至1.86%,联邦储备局的货币政策受到日益严峻的压力和考验,而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都有相当重大的影响。

在评估和应对美国加息压力增大问题之前,当然是先分析最根本的因由,而重点当然受到通货价格不断飙升之困,原因有(1)拜登于2021年中陆续推行的放宽社会政策,并未有如中国般先采取「复工复产」政策,故美国的消费购物需求一下子猛然增加,迅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当地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在疫情持续严峻劣境底下,供应始终难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和(2)拜登延续「混世魔王」特朗普对华劣策,维持对华输美商品的单方霸道加徵关税的同时,更封锁尤以高精密为主的芯片输华,以为可以产生「打压」作用,却原来此使世界的供应链迅陷严重短缺恶境,美国当然自作自受的身受其害。

和(3)全世界的疫情由始至今相当严重,使海、空及陆等三大方面的交通运输,受到重大阻滞,物流不顺畅,使各类商品、物资等供应有延误,甚至生鲜食物、粮食、冻肉等物流输送不及时而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是为物价提升的相当重要恶因。

我要提出多个必须注意和化解的好几个重点,最重要的当然是(一)华尔街的最新预期是联邦储备局今年的加息次数,会由年初的3次,加密至5、6次,如以传统上每次加0.25%伸算最多个加1.5%,估计会对美元产生强化的作用,和国际资金陆续加大流入美元市场,对人民币等许许多多货币价格可能造成不轻的压力。这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有:(1)输入的货物价格上升,引发进口通胀;(2)中国商品出口,由美元回算人民币,会出现汇率损失,但同时可能加强商品在海外的竞争能力。

但中国在通货问题上的「外防输入」,已下了痛功和取得成效,其中(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原煤、石油、电力甚至天然气,于2021年的全年生产增量,均高于对上一年的2020年,显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使能源需求相应增加;而进口每多减少,乃降低所受国际能源价格处踞高不下之压。以原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反覆走高,相信中国仍会继续强化能源自产和减少进口满足经济发展所需,做法明智。(4)所进口的基本是以高增值的商品为主,内产的粮食、肉禽等生产基本可满足民生需求,基本可抵受。

*中国稳产促供和保稳健货币政策稳经济*

至于(三)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基本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是「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重点在于流动性,要充裕的同时,保持合理的水平。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于2021年12月份同比升幅回落至1.5%和较11月份低0.7个百分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于四季度增4%,保持相对合理水平,而工业生产者出厂者价格PPI于2021年同比增长8.1%,扭转2020年1.8%之况,惟四季度的逐月升幅渐见放缓,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高企,和供应链恶化、海陆空樽颈等劣境下,尚可接受,故央行在12月15日降准之后,是有足够条件再作降准之举,以支持实体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

人行取新的降准做法,属全面性的,而会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更要「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