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观|福奇抛全民"免疫"说?百万日增下,美防疫政策大乱炖
时间:2022-01-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日,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艾丽(化名)在接到密接通知后,前往快筛站进行检测。“等单子时,排在我前面的人全部中招,我都傻眼了。”她向第一财经记者描述道,“只有我和排我后面的一位大哥没中招。那大哥当场欢呼,用巨响的声音对着手机吼了句,我是健康的!”

伴随奥密克戎毒株野火般延烧全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日前表示,很可能几乎每个人都会暴露于此毒株之下。“鉴于奥密克戎毒株前所未有的传播效率,病毒最终将找到几乎所有人,包括接种过疫苗、甚至加强针的群体。”他说。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平均每天有超过75.42万例新增病例,为去年冬季峰值平均值的3倍。另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12日在全美范围内,有超过15.1万名美国人因新冠住院。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月11日,仍有超20%符合条件的美国人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约达6500万人。目前,全美62.6%的人口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其中仅36.7%,即7638万人接种了加强针。

“我们现在或正处于这一门槛前”

福奇强调,对接种疫苗者而言,虽很有可能受到感染,但无大碍,仅会产生部分住院和死亡的例外病例。相比之下,未接种疫苗者“将首当其冲,受严重影响”。

在曼哈顿中城工作的华人小李(化名)则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真是不理解他们,再轻症也还是病啊,最好不得啊。骨折了还能接上,难道我就可以随便摔跤撞墙吗?”

12月下旬,小李所在公司宣布再度恢复居家办公。目前,其所在办公室的22人中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已达9人,比率超40%。

纽约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日,该州完全接种疫苗的新冠住院患者累计20194人,相当于12岁及以上完全接种疫苗人口比重的0.15%。

另一方面,纽约市数据显示此轮疫情或已达到顶峰。截至1月8日,该市7天平均日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33292例,较1月2日的41305例回落近20%。照此前德尔塔毒株传播路径来看,疫情震中或随时间推移逐步转向美国中南部地区。

福奇认为,当社区建立起足够保护屏障,且有效治疗严重新冠症状药物面世时,疫情大流行将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现在或正处于这一门槛前。”他补充道。

CDC指引令民众无所适从

在激增病例的冲击下,全美各级政府的防疫措施纷纷“破防”,美国CDC隔离指引修正引发外界批评,困惑而担忧的民众大举涌向新冠检测点,圣诞前后动辄排队2-3小时的情况屡见不鲜,家用检测试剂更是“一盒难求”。

疫情绵延两年后,美国政府仍令人民在对“正常生活”的追求和维持疫情可控之间的踌躇两难。

为推动返工返校,去年末美国CDC宣布将无症状新冠感染者的隔离时间从原先规定的10天缩短至5天。

此令一出,不少民众更是放松警惕,而繁复的条文陈述也导致部分民众误读指引。

艾丽向第一财经记者举例称,一位友人在明显症状的情况下5天后即解除隔离,一问之下,对方却理直气壮地答道:“唉?不是说隔离五天就可以了么?”令她哭笑不得。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唐德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冠疫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科学研究,其次则是社会的接受程度和社会对科技研究的理解。

“这两者是不同步的。”唐德良强调。

他进一步解释道,就科学界而言,奥密克戎毒株的高感染率和低致病率甚至是一个“好消息”。“鉴于此轮疫情仍未出现大规模停摆,或是疫情即将结束的先兆。”他说,另一方面,社会和民众则需要一个理解和适应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同人群的易感性不尽相同,对尚未接种疫苗或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群而言,仍然面临较大风险。

美国CDC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的一周,全美实验室报告每日处理核酸检测超180万份。然而,能够及时获得检测资格已是“幸运儿”。

过去的一年间,许多大规模检测点相继关闭或改建为疫苗接种点,加之采样人员短缺,导致全美各地纷纷出现大排长龙等待检测的景象,并大幅增加检测结果的等待时间。

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广设网店的紧急护理中心CityMD表示,由于人员紧缺,所有150个网点中,超两成被迫暂时关闭。同时,其官网警示民众,受全美实验室检测需求激增的影响,PCR鼻拭子检测结果平均需要等待5至7天。该中心计划于1月11日重新开放12个网点。

当前,美国多个州政府不得不开始对检测人群“挑三拣四”。例如,印第安纳州卫生部上周二表示,鉴于快筛试剂盒严重供不应求,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设立的检测点内,快筛检测仅适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或50岁及以上且伴有症状的成年人。

拜登免费发5亿套家用检测盒有用吗?

为缓解检测压力,拜登政府上月宣布,将向美国人免费发送5亿套家用试剂检测盒。

然而,此举非但没能挽救“一盒难求”的局面,加上商家奇货可居、哄抬价格的行径,反而加剧美国民众了对疫情的误判和恐慌。

尼克(化名)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于圣诞前夕返回新泽西州,并计划与好友相聚出游。行前所有人在家中进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