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展望2022
时间:2022-01-1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1年全球经济主旋律是复苏与通胀,我们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或将转向滞胀。

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迅速降至冰点,伴随着中美欧为首的逆周期调节政策见效,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并不均衡。中国得益于高效的防疫政策,率先于2020年二季度复苏,引领全球供给;美欧等消费大国在货币财政刺激下,于2021年初进入复苏周期,引领全球需求;多数新兴经济体面临疫情、经济低迷、物价高企的压力,经济修复乏力。

货币超发、供需失衡、能源革命引发了全球大通胀。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猛烈的上涨,多数经济体PPI屡创新高,并引发居民部门通胀。股市、房市大涨;从2020年3月至2021年底,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涨幅分别高达到116%、144%,2021年韩国、澳洲、美国等房价涨幅近20%。

全球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非理性繁荣达到空前水平,反映各国公共政策的困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货币超发导致贫富大幅拉大,民粹主义重登历史舞台、逆全球化、大政府时代正在到来。

展望2022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疫情。当前新突变病毒奥密克戎引发全球新一轮冲击,但致死率逐步下降、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疫情趋于常态化的可能性较大。

基于疫情常趋于常态化假定,我们推测:

全球经济见顶,但分化仍在延续。中国经济有望从衰退转向复苏,欧美经济或从过热转入滞胀,新兴经济体始终未能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2022年面临更大的压力。

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已重启新一轮货币正常化周期。美联储加速Taper,英国央行加息,欧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新兴经济体多次抢先加息。警惕强美元周期下,全球流动性拐点引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脆弱性风险。

通胀大挪移,从工业品通胀转向消费品和结构性资产价格通胀。货币超发对全球通胀的正向拉动减弱,供给约束对全球通胀的影响仍待观察。预计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向基本面回归,海内外PPI将逐步下移,但能源革命则会支撑长期价格中枢上移。“服务-工资-物价”通胀螺旋在海外部分经济体逐渐表现出来,居民价格存在上行空间。

全球大类资产的主要逻辑线索是美联储加息节奏、美元强势周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全球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筑顶分化,至于权益市场,将在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中动荡博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