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11日专讯》中信证券最新报告认为,考虑到2022年共有约9500亿元(人民币.下同)特别国债到期,中国今年可能发行特别国债,规模上可能超过1万亿元,除对冲到期规模以外,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还有可能新发一部分特别国债。报告预期,如果2022年发行特别国债,方式上可能是定向+公募结合的模式:参照历史经验,针对到期债券的续作方式继续保持定向,而其馀的特别国债则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商业银行发行。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特别国债具有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入财政赤字等的特点,考虑今年到期因素,且在稳增长背景下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建补短板等可以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为财政开源,还可以减少疫情对经济的扰动,2022年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
资金投向上预计将以基建为主,以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等为辅,进一步加强基建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化解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提高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投放意愿。假设投入基建的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可提高约1.5个百分点。如果特别国债发行后支持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不仅可起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并以乘数效应扩大特别国债的政策效果。
报告还认为,对于债市而言,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在短期内增大流动性压力,并且进一步推动宽信用、稳增长的效果落地,届时需警惕特别国债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