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山东"压舱"大国经济
时间:2022-01-03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致辞时指出,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更高水平、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人民日报》此前发表评论文章表示,“笼罩着世界经济的乌云正变得越来越重”,但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主要得益于超稳固的“压舱石”,是中国“不吃这一套”的经济底气。作为全国唯一坐拥41个工业大类的山东,则是一块分量极重的压舱石。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山东省全面推行“链长制”,省、市、县,乃至园区一级,均在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大象起舞”“蚂蚁成军”,山东,打响了一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工业互联网让“大象起舞”

“青岛啤酒每年能生产180亿瓶啤酒,每分钟大约生产4万瓶,消费者开瓶扫描后,可以追踪到每一瓶啤酒出自哪个工厂、哪个班组,物流路线是怎么走的,上游原料和瓶子供应商是谁。”青岛啤酒销售运营管理副总监张帆向记者介绍说,通过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青岛瓶酒的订单系统还能精确自动分析出未来40天,哪个市场哪个产品需要多少量,全国60多个工厂、150条生产线,哪条生产线、哪个产品送到哪个市场是最经济的。

除了批量化的生产,青岛啤酒还突破了个性化定制挑战。近几年,不仅是企业级用户开始牵手青岛啤酒推出专属的定制产品,甚至一对新人的婚礼、同学聚会也“罐装”起了青岛啤酒,影迷的“魔兽罐”、马拉松选手的“庆功罐”、年节的“贺岁罐”……私人定制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据了解,私人定制服务始于2019年7月,青岛啤酒私人定制平台正式上线,依靠柔性生产线,一举将3000箱的起订量降低至最低15箱,而眼下,青岛啤酒已经在论证5箱起订的可行性。

从大规模生产到私人定制,在青岛啤酒这个百年工厂里,其背后实际上是一整套工业新范式——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据了解,全球灯塔网络成员的共同特征是均为行业领军企业,在工业革命技术方面拥有卓越的领导力,都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佼佼者。

世界经济论坛评价认为,鉴于消费者日益需要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啤酒产品,青岛啤酒在价值链上重新部署了智能化数字技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客户订单的交付时间和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了50%。定制化啤酒的份额和营收分别增加了33%和14%。

正是因此,各行各业虽然在2020年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青岛啤酒却逆势在2020年实现啤酒销售量782万千升,实现营业收入277.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8.9%,交出“史上最高净利”成绩单。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7.7亿元,同比增长9.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6.1亿元,同比增长21.25%,比2019年同期增长39.64%,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再创历史最好业绩。

“工业互联网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青岛啤酒收获的红利印证了所言非虚。作为山东制造业的龙头——青岛市,顺势锚定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而在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支持青岛实现这一目标。

由此足见,素以“大象经济”而闻名的山东早已将工业互联网上升至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并付诸行动,让“大象起舞”正是源自其根基深厚的国有资本和国企力量。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9287亿元,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017亿元,与之作对比的是同期山东省生产总值38906.35亿元,而这仅仅是省属企业的数据。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10559户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12946亿元,所有者权益34977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25219亿元、利润总额1482亿元。

当工业互联网全面赋能“大象”之后,山东还将涌现出多少个“青岛啤酒”?

梯度建设让“蚂蚁成军”

事实上,山东不仅有“大象经济”,更有“蚂蚁经济”,而随着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政策的推动实施,“蚂蚁”日渐成军。

在淄博市,作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电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孙英彤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公司的拿手产品——防静电陶瓷砖。“我们的产品不仅在青岛地铁、深圳地铁等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已经应用到海南卫星发射基地等100多项重点工程,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孙英彤介绍,很多精密设备仪器以及粉尘较多的空间厂房,一旦有静电发生不仅会造成相关元器件失灵或失准,更有可能产生爆炸。通过铺设防静电陶瓷砖,可将人体静电缓慢卸放,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

何为“单项冠军”?通常是指常年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做到该行业极致的制造业企业,在欧美通常称之为“隐形冠军”,而在国内,这类企业的名称是“制造业单项冠军”。

根据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山东“冠军队伍”再次扩容,总量达到了145家,位居全国第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