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相对竞争力
企业比拼的并不是绝对优势,而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比较优势。
比如数字化提速了,但这个风口对大家都是成立的,对于没有现成模式惯性束缚的企业反而更有优势。如何把这样的优势和自身能力结合,转化成商业机会,就成为创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倒过来,一个大的风口,往往是既有模式的危机。
新冠病毒停摆了很多行业,但是对有的企业影响会更大。活下来的企业,就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很多历史上伟大的企业都是在外部环境的恶化中脱颖而出的。
要在比较优势中思考企业战略。
聚焦和专业分工
因为一个企业资源有限,在和外部市场的关系上,需要构建的是有比较竞争力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更有效率,有护城河,你才有底气和别人合作。悟空再牛,还是需要聚焦核心竞争力的。
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企业永远只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有时候因为企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就像国家安全的考量,不能被卡脖子,不能局限于自身现有的惯性,没有优势的事情也是要尝试的。
但这里要充分明白,自己这样做没有比较优势,处于劣势,相对成本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投入,用长期主义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对于战略重要但是没有比较优势的方向,需要有不同的投入决心、资源和方法。
从比较优势看内部协作
在内部协作上,企业的创建者在早期往往是一个出色的业务经理,但到了后期,他就不应该自己管业务了,而是要做对企业最重要的事。
那是什么呢?
他应该把精力放在商业设计和组织设计上,放在激发企业活力上,放在战略发展方向上。也就是说,就比较优势而言,创始人早期最重要的是带头做产品,到了后来,企业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产品。
企业家需要做的,是基于内部人员的比较优势,构建一个机制,做到物尽其用,包括人、资源和时间。可以说,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分工协同不断演化的过程。
没有这个重心的迁移,企业无法发展。
合作和并购
一个企业好的合作对象,应该是在比较优势上互补,但是在业务上又可以互相促进,1+1>2的对象。
从并购上看,一个重要的考量,除了并购者是不是资金雄厚,还有一个关键是在其比较优势的排序中,你是不是重要。如果不重要,显然难以得到后期很多的资源支持。
这是一个并购伙伴选择的经济学逻辑。
从比较优势看机会成本
因为时间有限,一个人的时间成本取决于他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的成本——时间的成本是看长板,而非短板。
这个道理经常被忽略,很多人可能觉得时间是没有成本的,就什么都自己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在野蛮人时代,一个能干的人,是全能的人。越是发达、劳动分工和协同越细致的时代,一个能干的人,越有专长。这里的专长,是广义的概念。
机会成本的概念在企业层面也非常重要。
沿着时间成本再说几句
最大的资源瓶颈是时间。因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甚至一天中不同的时刻,他的精力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他的劳动生产率会不一样。
那么规划就很重要。要把最好的时间,分配到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一早头脑很清醒、体力更好的时候,睡懒觉,起来就慢慢喝茶,显然不太合适。
这个价值当然不只是钱,可以是情感,可以是思考,可以是体验。
一位澳洲的护士韦尔小姐通过多年对临终者的聆听发现,临终者最后悔、最想改变的五件事情是:
希望可以过自己的人生
不要那么投入工作
可以表露自己的感受
保持友谊
追求更多的幸福
很多都和时间的机会成本有关。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比较优势都是其寻找自身定位和成长的一个基本原理。时间和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核心的考量标准。
经济学是研究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决策的社会科学。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也就是企业和个人做决策后面一些重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