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际城市十大关注:城市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2021-12-3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城市蓝皮书》研创团队发布2021年度国际城市十大关注。意在挖掘时代大势与国际城市发展的深层次暗线,解读对国际城市发展当前以及未来的重大影响。

一极端天气和疫情影响交织,韧性城市建设将越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1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明显增多,与疫情交织对城市产生影响。2021年年初美国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雪天气袭击,气温骤降20℃,导致14州电网故障,440万人断电并造成多人死亡;夏季,欧洲德国等地发生特大洪水,30年来最严重的热浪席卷了希腊,短期内造成数百起火灾,中国发生郑州特大暴雨、苏州和武汉强龙卷风、陕西西安局部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引发了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12月,美国中部6个州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龙卷风袭击灾难,造成超过百人死亡。

值得重视的是,随着人类城市化发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应对不确定风险将成为常态,未来的城市发展将与更多极端天气、重大疫情、技术伦理等不确定性风险相伴相生。在无法从根本上精准预测预防“黑天鹅”、“灰犀牛”的情况下,按照复杂适应性系统理念,以提高城市对风险灾难的抵御力、适应力、恢复力为目标,着力构筑包括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的“韧性城市”,将成为未来全球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多波次疫情造成城市陷入停滞-重启恶循环,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影响长期化

2021年,新冠疫情反复来袭,导致全球多个城市延长封锁时间或再次封城。1月,英格兰再次封城,2月奥克兰两度封城;6—8月德尔塔及德尔塔+变种肆虐期间,造成了包括新德里、墨尔本、奥克兰在内的多个城市多次延长封城时间;7月拉姆达变种来袭,波及英国、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以色列等诸多国家;11月奥密克戎变种来势汹汹,导致日本和以色列再次封国。

新冠疫情的多波次袭击,导致世界多个城市经济反复震荡。以伦敦为例,多波次疫情造成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提振困境。2021年伦敦经济4至5月经济增长由6.2%升至7%,6至8月经济增长由6.8%降至5.1%,而3月、9月、10月、11月则经济呈收紧趋势,且收缩均在-5%以上。城市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同时,疫情的多波次袭击,干扰全球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影响长期化,使得权威机构屡次调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贯穿全年的疫情多波次来袭既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考验,又深深影响了城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国际城市需重视疫情管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缩小疫情影响范围,避免城市经济震荡,同时增强城市恢复能力,缩短经济震荡时间,加快城市经济恢复速度,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三C40城市签署《自然宣言》助力COP26大会,城市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各与会方就碳市场第六条相关基本规范达成一致,这将使《巴黎协定》全面实施。会议期间宣布诸多消息,诸如超过100个国家共同承诺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并投入190亿美元用于保护和恢复森林;欧盟与美国共同发起“全球甲烷承诺”协定,超过80个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减少30%的甲烷排放;40多个国家,包括波兰、越南和智利等主要煤炭使用者,同意放弃煤炭;11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成立“超越石油和天然气联盟”等。对于城市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影响极有可能因城市的高密度、枢纽性而被放大。

COP26之前的7月13日,全球31个大都市签署了C40城市《自然宣言》,承诺到2030年,城市总建筑面积的30-40%将由绿色空间(如路旁树木、城市森林和公园)或可渗透空间(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和吸水防洪路面)构成。《自然宣言》还承诺重点提升弱势社区的便利性和连通性,确保到2030年,70%的城市人口可以在步行或骑车15分钟的范围内到达绿色或蓝色公共空间。《自然宣言》提示全球的城市应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生物多样性;并在更广泛的自然健康设计、自然教育、不同尺度的空间治理及生态修复等领域增加城市可持续性。

四美国社会撕裂与动荡显著加剧,城市长期安全稳定需关注治理的包容力。

2021年1月6日,由于不认同美国大选结果,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涌入华盛顿特区,暴力冲击美国国会大厦。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被迫中断,国会大厦发生警民冲突导致5人死亡,创下1814年以来美国国会受到的最大程度破坏记录。当日晚,华盛顿宣布实施“宵禁”。近年来,美国种族主义问题持续恶化,波特兰、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时常发生抗议甚至暴乱,2021年更是达到了严重的程度,犯罪分子聚众直接闯入商铺抢劫的所谓“零元购”风潮骤起,仅年末感恩节的一个周末全美就发生了1470多起抢劫商店事件,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的集中地和交汇地,处于大变革时代的城市正在成为潜在冲突的多发地,城市长期安全稳定需关注整合治理能力。一方面,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城市的规模极化效应,并加剧了贫富分化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中心城市的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