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四五"时期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
时间:2021-12-30 00:00:0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智通财经APP获悉,12月29日,广州市发改委印发《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消费者在自有或租赁车位上新建固定充电桩。鼓励私人充电桩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务网络。“十四五”时期,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和市场主体开展加氢站示范建设,鼓励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气站改建或扩建加氢设施,积极探索混合建站发展模式,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超过50个,车用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低于35元/公斤。

全文如下: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分管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2月27日

附件: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

“十四五”规划

前言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推动汽车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单纯交通工具向“软硬兼备”的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正加剧重构,全面智能化与新能源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加速到来,汽车工业正式进入“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智能化、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智能汽车是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从更长远来看,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汽车必将成为主流。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智能汽车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路径,对汽车产业在新时代的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迫切要求优化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发展路径从全盘引进到模仿探索,从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正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阶段奋力挺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广州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必须抢抓机遇、加强谋划、统筹兼顾、精准发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开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广州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助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广州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汽车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展望“十四五”,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汽车产业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为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广州是全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是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已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初创型企业不断孕育而生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广州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20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95万辆,同比增长1.4%,较2015年增长33.6%,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实现产值5860亿元,同比增长3.8%,较2015年增长5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8万辆,同比增长1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渗透率)为11.41%,显著高于全国(5.4%)、全省(7.7%)平均水平。

2.技术创新应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