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财政双发力,金融条件指数降至年内最低
时间:2021-12-3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一、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24日的一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1.52,较前一周下降0.05;指数年内下降1.03。

二、央行流动性投放与货币市场利率

上周央行每日投放7天逆回购100亿元,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2.2%。受年末因素影响,央行每日增加投放14天逆回购100亿元,利率维持在2.35%。

12月20日,央行公告1年期LPR为3.8%,较上个月下调5BP,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5年期LPR为4.65%,与上个月持平。

三、债券市场利率与利差

上周,短端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长端国债收益率下行,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更为平坦。

上周,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均有所提速。其中,上周国债净融资额为1909.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额高达3540.71亿元。截至12月26日,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额已达成全年3.65万亿元的目标。12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需在明年一季度发行完毕。

从信用债市场来看,上周除商业银行债以外,AAA级信用债收益率普遍走低,AAA级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基本保持平稳。

根据兴业研究的数据,截至12月24日,A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为52.79bp,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为256.39bp;A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为61.13bp,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为262.3bp。

从分行业来看,计算机、轻工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债券信用利差最高,分别为456.81bp、448.99bp和443.58bp。

四、政策动态

中国货币与信贷政策

12月24日,央行召开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中国金融政策

1、12月24日,银保监会发文规范养老保险机构发展,强调养老保险机构应定位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等体现养老属性的业务;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终止或剥离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2、12月24日,为促进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支持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160号)提出了修订建议,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并同步起草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管理规定》的配套规则,一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管理规定》共五章二十八条,主要内容: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二是加强监管协同。建立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监管协同;境外上市备案管理与安全审查等机制做好衔接;完善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建立备案信息通报等机制。三是明确法律责任。明确未履行备案程序、备案材料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四是增强制度包容性。结合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实践和支持企业发展需要,明确在股权激励等情形下,境外直接发行上市可向境内特定主体发行;进一步便利“全流通”;放宽境外募集资金、派发股利的币种限制,满足企业在境外募集人民币的需求。

中国房地产政策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一些出现风险和经营困难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