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金融峰会”在上海举办,以“新发展·新动能”为年度主题,研讨和前瞻中国一系列金融变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通过不同建设阶段逐步推进,目前已经进入3.0版。上海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形成国内、国际金融资源的融合。屠光绍进一步从发展方式、发展维度、发展内容和发展动能四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之路。在他看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国际化方面,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这是金融开放中更基础性、更具长远意义的、更可持续的开放。
载誉再出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3.0时代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到2009年的19号文,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历经30年,不断迭代升级,成绩显著,完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基本框架的1.0版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健全体系的2.0版。截至202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筹资额、股票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五位;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同类品种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当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1年8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入3.0时代。3.0版本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对当前工作的一次深入升级。
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能级倍增
陆家嘴金融城无疑是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为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城3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285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4万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陆家嘴片区持牌金融机构占全市60%;全国87%的期货公司、80%以上的证券公司、90%以上的外资资管公司均在陆家嘴设立了机构。2020年,陆家嘴区域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85亿元。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城是中外资机构“落户”上海的首选之地。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孙友罡近日表示,陆家嘴金融城是国内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最聚集、金融体系最完善、金融生态最丰富、金融专业人才最充沛的区域、也是业务场景最密集、金融需求最多的区域,全国87%的期货公司和80%以上的证券公司在陆家嘴都设立了机构。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浦东新区被赋予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踏上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根据《意见》,浦东新区将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增强金融市场及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到2025年,陆家嘴片区将累计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突破10000家,持牌金融机构突破1000家,高能级资管机构超过150家,培育集聚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头部企业15家,世界级总部数量实现翻番。对陆家嘴金融城而言当前首要工作是加快推动城市增量、存量空间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及楼宇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楼宇企业服务体系,营造一流楼宇发展生态。陆家嘴预计到2025年,税收超过10亿、20亿、50亿元的商务楼宇数量和能级倍增,实现百亿元税收楼宇新突破。
金融总部集聚滨江商务生态标杆
伴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陆家嘴金融城也将迎来新机遇。业内的共识在于,尽管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相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提出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较大发展空间。比如,金融市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有待提升,全球市场定价能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强,高能级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度还不够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李峰也表示,伴随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何吸纳金融等头部总部企业集聚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课题,陆家嘴滨江中心更加注重企业及人才发展需求,以人为本,重视人与环境的深度融合,高度关注空间的舒适度及环境的便利度,凭借高质量的实体空间和细致智慧的运营服务,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