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家都应该了解的重大命题:家风与传承
时间:2021-12-14 00:00:00来自:秦朔朋友圈字号:T  T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提到一句话,“天下之本在家”。只有千千万万的家庭好,一个国家才会好。

传家,最终传的不是财富,而是家风。只要家风在,就可以厚德载物,生生不息。

古人对齐家非常重视。孔子“诗礼传家”,孔门传衍到现在,按历代官方承认的衍圣公这一支嫡系子孙来计算,今天已经到了“佑”字辈,是第80代。

如果从曲阜孔氏来算,已经到了82代。如果从其他旁支来计算,我相信早已经超过82代。如今这个家族已经达到300万人,光曲阜一地就超过15万人。

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原原本本。传世80余代,未必代代都是人中龙凤,但人才辈出,鲜有留下污点。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还包括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做不到,而不可能没看到、没听到。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世的人看到了更多事实,将孟子这句话层层注脚,就变成了:道德之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父亲虽然在他三岁时去世,但母亲的陪伴比较久,一直活到他56岁。孟子能成为“亚圣”,离不开母亲的作用。遗憾的是,孟子的母亲在历史上没有留名,我们只知道她姓仉(zhǎng),惯称为仉氏。仉氏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也是慎始、励志、敦品、勉学,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

孔子成长坎坷,对子弟都很严苛,孟子似乎要柔软一些。比如,孟子有一个观点“父子不责善”,就是父子之间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多一点儿尊重和鼓励,少一点儿苛求与批评,如果过于求好求全,换来的可能是孩子的逆反,造成疏远,最终酿成家庭的不幸。他看到了代际传承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传承的第一步就是要消除隔阂。

传承不是分钱,分钱很容易,只是技术活。但是,钱是没有温度的,所以易散。传家却很难,因为带着温度,而且无形。

所谓的传承富贵,就是传承财富。下面讲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世界首富”的殒灭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国人占6个: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伍秉鉴、宋子文。

伍秉鉴是广东商人,做到了十三行的“商总”,相当于广东商会的会长。在西方人的史书中,谈起鸦片战争,伍秉鉴是仅次于道光皇帝、林则徐的三张中国面孔之一。马克思的书中,也曾提到了伍秉鉴。

他是一个商业天才,也是一个商业家族悲剧的样板。他生前曾把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和在欧美的财产做了一次清算,总计是26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2/3。

他之所以在西方的知名度要远远大于中国,因为他的企业“怡和行”几乎垄断了中国和欧洲的对外贸易。

他也是中国帝制时代的一名官商,曾因向政府捐献巨款换了一个正三品的顶戴。他对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到朝中亲王、重臣都有打点,左右逢源。他在生活中极为高调,家庭生活极其奢靡。伍家当年建在珠江岸边的豪宅,只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能与之媲美。

他的家族盛极而衰,财富在鸦片战争前后,迅速被政府勒索清算,基本到他儿子之后就全部清空了。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横空出世这么一个极具绚烂又昙花一现的家族?

伍氏家族是典型的岭南商人家族,世代从事茶业,清初从福建来到广东,到伍秉鉴是第六代。伍秉鉴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待人谦和,为人又异常低调,所以在外界留下一个亲切、慷慨的美名。但他对家庭成员却一反常态,几乎从来都不苟言笑,据说“一辈子只讲过一句笑话”。他有五个儿子,最后继承家业的是第五子伍绍荣。

伍秉鉴对下一代既纵容,又很苛刻。因为下一代是守业的一代,缺少上一代左右腾挪的能力和耐力,只需坐享其成,但是伍秉鉴家长式的严苛教育,缺少亲情,疏于照料,导致下一代普遍懦弱不堪,尤其正逢鸦片战争,下一代根本应付不了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局面。

伍秉鉴是在1843年死去的,中英在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两,割让香港岛。死前的几个月,他最关心的不是国家安危,而是家业保全。为此,他给美国的一个朋友写信说:他最希望的是移居到美国,但是年纪大了,走不了了。

伍绍荣在伍秉鉴死后,马上卷入到鸦片战争的漩涡。他个人在参与中英谈判的过程中,虽然进退维艰,但是其舍弃国家大义只求保身的行径,令人不齿,留下了不少历史污点,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来临的时候,伍家就全面败落了。

回溯伍氏家族的败亡,固然有国家颓势所然,但是不要忘了,伍家的兴盛,也是抓住了世界工业革命后中国国门洞开的大周期。他们家在海禁时代靠福建贩茶起家,在广东又靠全国唯一对外通商的十三行做外贸兴起。他们自愿陷入官商的迷局,却吝有半点家国情怀,虽然富甲一方,却没有造福一方。

所以,伍家衰败的根本问题还是传承出现了系统性问题,而非外因。到伍秉鉴第三代,伍家子孙更不争气,为争夺家产互相撕扯,家业也就散尽了。从此,世界第一大财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