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看,2021年中国经济是持续稳定恢复的一年,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专家普遍认为,完成年初预定的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没有问题。这已经是在全世界大国经济中,表现最为良好的一个。
从工业生产、就业、物价水平看,2021中国经济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也是处于合理区间。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3万,同比增加12.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低于年初设定的3%左右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从总量指标和结构质量总体来看,我们是起好步、开好头的,完成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定的各项目标。
看经济质量好不好,不仅要看增长速度,还要看钱袋子:国家的钱袋子、企业的钱袋子和老百姓的腰包。统计数据显示,财政收入方面,1—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26亿元,同比增长14.5%。企业利润方面,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2%,两年平均增长19.7%,10月份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8.8%,增速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1年,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以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上。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税收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长20.8%。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传统要素驱动开始全面向创新驱动,向科技带动模式进行转变,是2021年中国经济提质增优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
2021年中国经济精彩表现的背后其实并不寻常。从具体的统计数据去分析,2021中国经济增速其实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为7.9%,三季度为4.9%,下行压力增大。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二、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4.9%,经济增速还是有所波动。这背后是今年我国发展遇到了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多重挑战,超出预期。
后疫情时期,我们经济的平稳恢复如何把控,实际上比疫情期间还艰难。今年不仅要抗疫,不仅要恢复社会和生产秩序,还要在保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恢复到多目标状态里面。中国经济虽然从事后来看都是亮丽的答卷,但是它的过程都很艰辛。
2021年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因为去年疫情的影响,今年全球都在刺激经济复苏,一些国家超发货币,对能源的需求激增,各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产品价格冲高、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凸显,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大宗商品。
这个过程中,铁矿石、铜、钢材,还有石油这些(大宗商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扬。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经过上游垄断企业传递,将成本全面转嫁到中小企业身上。我们测算了一下,由于进口价格的上扬导致成本上升可能达到1.4万亿,1.4万亿都要求企业进行消化,因此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会被缩小,这是原来没有想到的。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今年三季度以来,许多中小企业持续遭遇成本价格“两头挤压”、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等问题,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小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在过去盈利能力没有恢复的时候,它的抗压能力更差。我们对中小企业全面复苏,实际上处于一个关键时点,去年我们是救助它不要倒,今年我们是要救助它,要让它持续生存,明年要让它持续活起来。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国家采取针对性保供稳价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的压力。另一方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为了给企业降成本,前三季度实现新增减税降费超9000亿元,远超预期。为了让企业有更多灵活资金,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今年四季度又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11月份实施首月累计缓缴税费471.4亿元。还加大力度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大礼包”频出,效果逐步显现。11月底,反映制造业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为50.1%,不仅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而且一举越过50%的临界点,重返扩张区间,释放了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这两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除了逆周期调节,越来越注重着眼于中长期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