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怎样理解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宏观政策导向
时间:2021-12-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日前,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新发展理念下的一项长期目标,碳减排支持工具是我国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政策措施,也是支持低碳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首次探索。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的2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政策沿袭。

结构、总量与价格相结合的货币政策工具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之后,央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并提出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具体表现,也是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等支柱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减排支持工具具有结构、总量与价格三方面相结合的货币政策功能。

碳减排支持工具突出结构性特征,以实现“双碳”为最终目的,重点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长期来看,可能会拓展至间接实现碳减排效应的其他领域。

从支持的行业来看,一是清洁能源领域,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的生产及利用领域。核能因其是不可再生能源,且投资巨大、风险系数高,未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重点支持领域。“十四五”期间,规划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20年底我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5.9%,相对于过去8年平均以每年0.7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十四五”期间需要以每年0.8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时间紧、任务重。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需要提升至25%以上,“十五五”期间更是需要以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这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较大挑战,需要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内的相关政策持续发力。

二是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目前我国能源效能天然气约为80.5%,煤炭仅为45.5%,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等。目前我国CCUS还处在基础研发或项目示范阶段,现为油企全流程独立运营和CCUS运营商模式,体量小、周期长、成本高、安全规范尚不完善,但减排潜力大,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金融机构持续的资金支持。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仅涉及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未来将有可能拓展至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低耗能、低碳及碳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植被恢复等领域。碳减排金融支持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效应的空间很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小而精”项目风险尚不明晰,短期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会相对较为谨慎。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运用能够带来一定规模的基础货币增量投放,拉动投资规模与中长期信贷增长。但在起步阶段,优质项目尚需谨慎甄选、风险审查制度尚不完善,信贷工具的再贷款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增量。考虑到节能环保领域信贷需求尚小、碳减排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清洁能源领域短期内会成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主要支持领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4.78万亿元,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余额为3.79万亿元,较去年三季度末增加7100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季度新增约2000亿元。在不考虑碳减排项目筛选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有可能新增不少于8000亿元的贷款规模,可对人民币信贷增速贡献约0.42个百分点,对社融增速贡献约0.26个百分点。按央行支持60%贷款本金计算,基础货币增量投放至少4800亿元,参照财政贴息贷款的3至4倍杠杆与当下高于7倍的货币乘数,有可能在2022年带动约4万亿元新增投资,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6%左右,对稳增长、保就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碳减排支持信贷的增长还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属于央行的扩表行为,是在现有32.4万亿元基础货币之上的增量投放,受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和结构的制约,未来该类再贷款增量不存在大幅扩张的空间。二是碳减排支持信贷增长受到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制约。在存贷比持续较高、超储率处在很低水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该类信贷投放也会量力而行。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再贷款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有助于推动企业加权融资成本降低,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市场利率下降的效果,“先贷后借”机制也可实现直达实体的良好政策效果。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贷款的60%本金能够获得央行1.75%利率的资金支持,其利率显著低于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尽管碳减排支持工具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明显的商业利益,但其明确的政策要求和公共性质应该会促进商业银行参与该工具的使用,以实现“让利实体”“直达实体”的政策效果。对碳减排领域的实体企业来说,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的信贷融资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有利于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先贷后借”的直达实体机制更能有效地满足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

选择全国性金融机构有助于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实施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再贷款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