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 形成未来五年发展行动纲领
时间:2021-12-02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中证网讯12月2日,在中国气象局12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司长曹卫平表示,11月29日,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曹卫平称,《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水平显著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具体指标包括: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从85.9%提升到90%,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从89%提升到92%,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可用预报时效从7.8天延长至8.5天等。

曹卫平介绍,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明确六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气象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包括: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大天气气候机理研究,研发下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等。完善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气象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气象卫星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气象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等。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

二是促进陆海空天一体化,发展精密气象监测。重点包括:优化综合立体观测站网,优化升级天气观测站网,完善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站网,发展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完善风云气象卫星及遥感应用体系等。发展先进观测技术装备,完成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推进大气成分等观测装备国产化及业务应用等。健全集约高效观测业务,完善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观测业务分工,拓展全球监测业务等。

三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精准气象预报。重点包括:发展高水平的数值预报,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7-13公里,东亚季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等指标的预测能力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完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建立"全球-区域-局地"一体化的多要素、多圈层实况业务,发展无缝隙预报业务等。加强预报业务智能协同,采用"云+端"技术架构加强国省两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业务协同,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国省市县四级实时协同等。

四是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发展精细气象服务。重点包括: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完善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高效联动的气象灾害多部门防范应对机制等。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强化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监测评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强化生产发展气象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交通强国建设、国家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等。深化民生气象服务,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养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服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等。

五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重点包括:提升气象数据应用,强化气象数据收集,深化高价值气象数据共享共用等。建设数字气象基础设施,扩大高性能计算资源供给,提高算力支撑水平等。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气象数据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等。

六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气象治理效能。重点包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涵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气象服务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等。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推进气象立法执法普法工作,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等。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推进行业气象协同发展,加强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等。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深化区域气象协调发展,保障区域重大战略等。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