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根细竹枝编排成棚顶,如同云朵沿着山势连绵起伏,日光投射在廊道中,光影变换,和远山、老树一起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图景。据介绍,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来到此处,看到山坞中流云、细雨的画面,激发了灵感,设计了这一融入自然的“云舞台”。
这里是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镇青龙坞的“慢生活体验区”——放语空。十多位国内外优秀建筑师在原农居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书店、民宿、美术馆等组成的建筑群。最近被评为杭州市十大文化新地标。有的市民专程从杭州市区坐火车来寻访。来自上海的业主经营单位和当地基层干部表示,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体现文化创意的乡村社区,但并不指望短期内赚钱。
“放语空”似乎标志着某种趋势,在浙江的区域发展和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正从前些年急吼吼的“拼增速”,变得更从容,转向全面提炼概括发展理念和资源禀赋的“做品牌”,争做全方位发展的“优等生”,花大力气“练内功”,做深区域发展的底色,拓展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空间。这种新思路、新苗头在浙江一批重点城市的竞合式、内涵式发展中尤其凸显。
超越“增速饥渴”
“动漫之都”杭州,前不久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又迎来“二次元”动漫毅行,沿钱塘江共谱全民健身美好图景。网上,“杭城十大文化新现象”投票热闹开展。100多公里外的宁波,华茂教育基金宣布设立“华茂美堉奖”,组织高规格评审团队,今年起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元,面向全球,授予美育领域的中外杰出人士。
浙江人在早年间给外界的印象,是急于发家致富,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头发都是空心的”,有着强烈的赚钱获利欲望,“落袋为安”的冲动难以遏制。
而如今,早已跨过GDP“万亿俱乐部”门槛,这些城市超越了“增速饥渴”,纷纷在转变增长方式、开展智能化治理,加大文化、民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上下大功夫,富有创意的活动频出,着眼于人和社会协调均衡、全面发展,如同“放语空”的气质一般“慢”下来。
前不久各地发布三季度的经济数字,由于各种原因,三季度的经济数字不如一二季度。按照过去的心态,一些地方会对增速放缓感到担心甚至焦虑。但是这次的发布之后,可以看到,实际上没有太多人过于顾虑三季度增速放缓的问题,人们的神经似乎并没有那么紧绷。
更多的人想的是社会建设如何“做加法”的问题。近段时间,浙江从省到市区县党委,正陆续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将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基础上,精准识别特殊区域、特殊人群、特殊家庭,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余杭区委社会建设委员会11月10日揭牌成立,区领导表示,要积极探索促增收、优分配、强能力、重帮扶、提品质的深层体制机制。
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经常发生类似“诸暨萧山抢西施”的逸事。不少地方对“故里”品牌的竞争背后,很大部分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了做大蛋糕,往往“捡到篮里都是菜”。而且往往有明显的“本位主义”倾向,区域之间竞争心态急迫,你有的我也要有。
如今城市品牌建设对经济、文化元素开始精挑细选,更多考虑禀赋优势和在国家经济社会版图中的定位。你有的我不一定有,我要找出你没有但是我擅长的领域来做大做强,寻找蓝海,打造比较优势。
杭州在2020年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一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高于本市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杭州还打造“文化创意中心”“电商之都”“东方休闲之都”等品牌矩阵。
宁波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据最新统计,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3家,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第一。单项冠军追求的是细分市场的特色化、专业性,重量更重质,其实和一些新兴行业相比,在赚钱效应和规模等指标上优势并不明显。宁波这一城市品牌的定位,体现出“蹄疾步稳”“好在快前”的发展理念。
在比拼中进步,竞争创造共赢。杭州强于数字化、信息化和“人脑加电脑”的文创,宁波拥有制造业、外贸和港口资源优势。面对服务“国之重器”,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尖端产业,推进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数字化改革和美好生活、美丽生态建设,合作前景可期。今年以来杭甬两地多次交流洽谈,发布的公告中着力强调了“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不止于“变现”有更丰富内涵
各个城市对城市品牌的理解,不止于眼前的“变现”,区域竞争有更丰富的内涵。
这两年,关注浙江发展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数字化改革”已成为这一数字经济高地最热的热词。
杭州市成立党政机关整体智治专班,推出“民呼我为”数字化平台。开出“民意直通车”十大载体和“请你来协商”“12345”“城市治理有奖举报”三大民意载体,上线以来受理民意反映近2万件,办结率达98.3%。为了整治文山会海、督考过多、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推出“数智减负”重大场景,上半年全市精简文件同比削减9%,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