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面积有望保持稳定】
根据最新的农情调度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同时秋冬种已过九成,播种进度好于预期。
在全国秋粮主产区,目前,除南方中晚稻收获还在扫尾外,东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秋收基本结束。尽管个别省份因严重旱涝灾害秋粮减产,但其他地区多数增产,特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增产较多。近期北方地区的强降温降雪对秋收基本没有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
秋冬种是来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受北方降雨异常偏多影响,今年秋冬种面临困难。各地层层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一系列更有力举措抢收秋熟作物,抢种冬小麦。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田建设补助等资金,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10月中旬以来,全国秋冬种进度明显加快。其中,受天气影响的省份连续12天日播面积都在1000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已播98.2%,进入扫尾阶段。(央视网)
【前三季度工业能耗强度进一步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推出一批绿色制造新技术和绿色新产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2%,能耗强度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追求低耗高产的绿色路径。国家也为超万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截至今年9月,我国累计共遴选培育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
在江苏连云港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最大的石化企业使用再生设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和废硫铵“变身”成了可循环再生产的化工新材料。今年,企业投入超过6亿元开展了废料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改造,不仅使生产成本降低了30%以上,还为企业带来新增销售收入超20亿元。
不仅是企业,工业的绿色还借由产业链向纵深延展。位于河北唐山的一家钢铁制造企业今年升级研发了一款电工钢材料,这款材料对节能降碳,特别是电能转换有直接作用,能不同程度降低产品的用电耗能。今年不到10月,企业电工钢材料订单就超过去年整年的2.3倍,下游新客户也不断增加。
截至今年9月,国家累计遴选培育了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了数万种绿色产品,推动用能结构优化调整,助力全社会节能降碳。(央视网)
【中央财政超300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全部下达】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33.45亿元,较上年增长16.8%,预计为超过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万亿元。截至目前,相关资金已全部下达。(央视网)
【国家开发银行1.66万亿元贷款支持生态环保】
截至10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今年新发放生态环保领域贷款2304亿元,贷款余额1.66万亿元。重点支持了大江大河流域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重大项目。此外,还支持了超过200个区、县的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央视网)
【财政部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
昨天(11月10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获得4.3倍超额认购,来自欧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的投资人占比达到近70%。(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