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家底 明账目 增收益
时间:2021-11-1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有的承包合同长达70年,有的发包土地每亩年收益仅有2元钱,有的问题搁置时间长达30年……针对农村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监管缺失等顽疾,山西省运城市今年以来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重点聚焦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开展农村固定资产专项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防范和化解了隐藏其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仅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还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违规承包权属不清大量农村固定资产待盘活

农村固定资产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忽视农村“三资”管理,导致农村固定资产存在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的农村固定资产已经或正在被私人占用,一些村干部利用制度漏洞,通过场外交易、暗箱操作等手段,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违规出租、发包、经营农村固定资产资源,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贪污侵占。

在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宝井村,村委会主任牛本固说:“我们村过去是宝井乡政府所在地,2000年左右撤乡并镇后取消了建制,这些年因为疏于监管,原来的乡政府大院被村民长期无偿占用,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还有一些村里的资产被前任村干部出租,一租五六十年,钱都是一次性付的,中间再经过几次转手后,现在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运城市下辖的永济市虞乡镇清华村,村里的兽医站撤并后土地被出租,租期从2004年10月1日至2054年9月30日,50年的租金一次性付清,只有区区3.16万元,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农村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不仅容易导致农村资产的流失,同时还会滋生各种腐败问题,影响群众与干部关系,影响农村的稳定性和和谐性,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记者在永济市栲栳镇采访了解到,当地财政所所长曾违规将财政所所属的土地及房屋以3.5万元的价格违规出售给他人,造成农村固定资产大量流失。

山西省纪委常委周跃武说,当前农村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监管缺失等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一是部分固定资产原始台账登记不全、底数不清,加之历届交接过程中移交不及时、不完整,导致一些固定资产因权属不清而流失;二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侥幸,以权谋私,导致纪法虚置、资产流失。

强化监督分类处置守护农村资产家底

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彻底斩断伸向农村固定资产的“黑手”,运城市纪委监委今年在全市集中部署开展乡镇固定资产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抽调财政、审计、农经等部门业务骨干成立联合检查组,靶向聚焦开展跨区交叉监督检查,共发现七大类2414个问题,涉及农村土地约2.2万亩,房屋面积约86.8万平方米。

记者梳理发现,违反合同法规定超期限出租是此次监督检查发现最多的问题,一共有1083个,占比44.8%,主要有两类情形:一是未约定租赁期限。如,2005年,运城平陆县杜马乡供销社与他人签订租赁协议,但未约定具体使用期限,致使承租人长期变相租用。二是虽然约定了租赁期限,但违反合同法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的规定,属于超期限出租,个别租期甚至长达70年。

针对发现的问题,运城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准、分类处置、稳妥审慎的整改原则,采取“收回一批、纠正一批、明确一批、处理一批、完善一批”的办法,进行分类处置。

一是“收回一批”。针对未登记的农村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上账;对固定资产被长期无偿占用、合同到期后未及时收回以及部分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的,督促有关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及时收回。

二是“纠正一批”。对违规出售或转让、违反合同法超期限出租、租金收取后未入账的,督促有关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规依纪依法纠正规范。永济市虞乡镇政府2017年5月曾将该镇剧院及城建所一并出租给他人,租期50年,一次性收取租金20万元,属于超期限出租。近日虞乡镇政府与承租人多次协商,现已签订补充协议,将租期变更为5年。

三是“明确一批”。对极少数房屋权属不明确、因历史原因造成直接收回或纠正确有困难的,由有关职能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相关土地房屋权属进行先行认定、明确,后再对可收回的予以收回,可纠正的予以纠正,并登记上账。如,万荣县原埝底乡政府将该乡木器厂2.7亩土地出租给张某,租期50年。张某又将该地块转租给其他3人,其中2人修建了3处农宅。经反复讲政策、说道理,对方最终认同该地块属于国有资产,现已登记上账。

四是“处理一批”。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线索的处置力度,对发现的党员领导干部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严查快处,形成震慑。目前,运城市13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共梳理有关问题线索448件,下一步将深挖彻查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同时,选取部分案件进行公开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纪法意识,不断推进以案促改。

五是“完善一批”。即坚持标本兼治,把具体问题整改与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