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督促加强金融监管和内部治理,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今年以来,派驻金融管理部门的纪检监察组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相关部署?针对金融反腐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坚持“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近日接受了在线访谈,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分析交流。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出以下访谈要点:
1.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伴而生,甚至互为因果,金融腐败诱发并加剧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背后存在腐败问题。
2.央行是货币政策的“总闸门”、金融风险的“总关口”,承担的很多金融服务职能、管理的很多金融基础设施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问题,必然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3.央行系统职务违法犯罪案件的特点包括:牵线搭桥,通过利益输送造成风险损失;近水楼台,收受、截留、违规兑换纪念币、纪念钞,侵害公众利益;打着人民银行“金字招牌”搞非法集资,形成涉众金融风险隐患;“靠金生金”“靠企吃企”,牟取私利;通过政商旋转门实现利益输送。
4.针对高风险金融机构集中的经济困难地区好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督促人民银行增加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有效避免了金融支持不足与经济下行、风险恶化的恶性循环。
5.着力织密织牢“不能腐”的监督网。比如,拉起制度的“防火墙”,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建立“大起底、大了断”机制,在自查自纠中减存量明规矩;坚持抓早抓小,重点整肃典型问题,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强化政治监督,推动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央行工作。
6.努力提高“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今年7月,对前期查办的26起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向全系统做了专题通报,剖析总结出涉案人员“初心失守、理想信念不牢”,“监督失察、用权任性随意”,“交往失范,关系亲而不清”,“侥幸失算、对抗审查调查”四个特点。
7.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扎实做好金融反腐与防控金融风险统筹衔接。紧盯“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伴而生
“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对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理解金融反腐和防控金融风险统筹衔接,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和共通性是什么?
徐加爱表示,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从近年来查办的金融腐败案件和处理的金融风险事件来看,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伴而生,甚至互为因果,金融腐败诱发并加剧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背后存在腐败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集中力量查办了货币发行、支付清算、金融科技等央行系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案件36起,已给予开除党籍等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起诉的22人,其中包括8名司局级干部,在全系统引起极大的震动,形成有力震慑,彻底打破了人民银行所谓“清水衙门、一方净土”的幻觉。
央行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有何特点?
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查办的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有什么特点?徐加爱对此进行了剖析。
徐加爱表示,央行是货币政策的“总闸门”、金融风险的“总关口”,承担的很多金融服务职能、管理的很多金融基础设施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问题,必然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从纪检监察组查办的案件来看:
有的牵线搭桥,通过利益输送造成风险损失。比如,汇达公司原董事长陶晓峰受贿161万元,利用职务影响力,为3家支付机构非法谋取利益,其中畅购公司因严重违规出现流动性风险,造成风险敞口7.47个亿。
有的近水楼台,收受、截留、违规兑换纪念币、纪念钞,侵害公众利益。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钞在市场上十分紧俏。而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原行长杨明基,却利用职权违规兑换奥运钞等各类纪念钞(币)4万余张,高价倒卖3.17万张,非法获利3200万元。
有的打着人民银行“金字招牌”搞非法集资,形成涉众金融风险隐患。比如,呼和浩特中支1名退休行领导违规开办小贷公司,实际形成2600万元损失;江西宁都县支行2名行领导带头搞非法集资,违规吸收公众存款1.8亿元。
有的“靠金生金”“靠企吃企”,牟取私利。比如,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许臻将“密薪制”异化为“以薪谋私”、搞“小圈子”的工具,操控地方政府奖励资金申领事项,侵吞公款216.2万元。比如,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原副总裁刘永成在招标采购、设备维保、人员招录等事项上大开方便之门,收受人民币、美元、购物卡,涉嫌受贿300多万元。
有的通过政商旋转门实现利益输送,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比如,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原副主任杨彪离职后不到三年就到曾经监管过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担任高管,获取高额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