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魅力微报告
时间:2021-11-0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当我们在对一个城市做出评价时,往往通过多重指标进行判定。城市发展如何面向未来进行顶层设计,是政府在宏观规划阶段需要郑重思考的问题。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判定一个城市好亦或不好,早就不只以经济指标作为依据,而是更多元、更具发展眼光地把城市政策、城市资源(自然资源、公共资源、商业资源、文旅资源)、城市公共管理(城市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发展机会、公平机制、当地人文特征等条件综合考虑,多重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城市评判体系。

在人们自身的感性感受之外,通过数据分析城市的各个切面,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辅助视角,也或许能够让人们更加容易发现城市的魅力所在。关于这个课题,从第一财经旗下的城市数据研究机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我们观察到了国内城市整体的发展趋势,也捕捉到了单个新一线城市的魅力,可能跟大众印象中的城市标签大相径庭——就像东莞,不同于传统的“世界工厂”,一个区别于以往视角的东莞,其魅力更多来源于年轻人的活力。

城市魅力多元化背景下,新一线城市发展迅速

城镇化发展至今,人们对城市观察和评价维度变得更加多元综合。以往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拥有对人才、产业、资金等的绝对吸引力优势,但现在以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其他城市,开始重视打造城市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城市魅力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一线城市发展抢眼。

从城市商业魅力评分体系着手,我们选取近几年城市生活、交通枢纽、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作为切面,对应的是城市人活跃度、城市枢纽性、创新氛围指数这三个指数。

从2017年到2021年,新一线城市的城市人活跃度分别从35.97增长至51.70;城市枢纽性则从36.20提升到52.90;创新氛围指数从4.81到17.00。尤其前两者的平均增幅上,新一线城市远大于一线城市——5年间,新一线城市43.73%的城市人活跃度增幅,远超出一线城市的13.88%;城市枢纽性方面,新一线城市增幅高达46.13%,而一线城市仅为11.87%。

一线城市的增幅相对较低,固然是由于早在城镇化发展的前一阶段,其城市发展就已经进入成熟期,城市建设、城市吸引力已经经历了高光时刻。但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确实越来越好,这可以从未来可塑性这一指数上得到体现——在未来可塑性上,新一线城市跟上了一线城市的发展步伐,保持了年年上升的态势:从2017年平均14.38分,到2021年31.01分,增幅高达115.65%;而一线城市则从2017年平均53.57分,提升到78.58分,增幅46.69%。伴随城市愈发良性的发展前景,人口流入和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一年里,新一线城市的平均外来工作人口数量从208.13万人增长到346.24万人;一线城市从平均725.98万人增长到791.39万人,增幅分别为66.36%、9.01%。在优质本土公司数量上,新一线城市从平均7228家左右增长到约10314家,一线城市从平均26051家左右增长到29518家,增幅分别为42.69%、13.31%。而在区域发展潜力上,华南区域经过去年未来可塑性的数值下滑后,2021年在未来可塑性上,超过其他区域,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连续五年入围新一线的城市:东莞

华南区域典型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东莞,从2017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后,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城市第15、新一线城市第9,连续五年稳居广东省内城市第3、粤港澳大湾区第3。在整体的指数得分上,近三年的数值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2021年的一级维度指标数据中,东莞能够排进新一线城市TOP10的指标分别为城市人活跃度,位居新一线城市第3、全国城市第7;未来可塑性,则位于新一线城市第9、全国城市第13;其中,城市人活跃度几乎每年都表现得比前一年更好。其他的指标上,城市枢纽性,是东莞近六年城市发展以来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指标;商业资源聚集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则在近三年表现稳定。

对一级维度进行更加细化的二级维度指标数据中,东莞能够排进全国城市TOP15的指标分别为基础商业指数、物流通达度指数、消费活跃度指数、社交活跃度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休闲丰富度指数、创新氛围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消费潜力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其中,基础商业指数、物流通达度指数、消费活跃度指数、社交活跃度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这前5个指标在全国城市排名TOP10以内,是东莞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5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城市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和城市人活跃度。值得注意的是,这5个中有3个是构成“城市人活跃度”这一一级维度的下属二级指标,它们出色的指数表现,使得“城市人活跃度”,成为东莞这座城市炙手可热的魅力源泉之一。

人的活跃,为不夜城注入不眠活力

——夜间灯光强度全国第3

构成“城市人活跃度”这一一级维度的下属二级指标,包含了消费活跃度指数、社交活跃度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三个子维度,经过综合计算得出了最后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经过对全国300余个城市进行排名,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指数居前,新一线城市中“城市人活跃度”最高的分别为杭州、成都、东莞。东莞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以57.61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