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昂起开放"龙头"激发振兴动能
时间:2021-11-0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从世界地图上看,辽宁邻近俄、日、韩、朝、蒙,既沿边,又沿海,是我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陆海门户。

一段时间以来,辽宁持续加大开放力度,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不断壮大的国际“朋友圈”,正在为辽沈大地振兴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搭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出台系列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加快补齐开放合作短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崭新的全面开放格局。

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六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今秋以来,多项展会密集在辽宁落地,为对外开放搭平台,开窗口。

“辽宁坐拥2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如果说过去人们总把它当成内陆省份,那么近些年来,辽宁对外开放的方向越来越明晰。”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玉霞说,融入东北亚、打造新通道,辽宁开放的胸怀更加宽广了。

辽宁省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人文交流活跃,经贸往来密切。自2002年第一届中国(沈阳)韩国周成功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八届。目前,辽宁与日本已缔结了19对友好城市,截至2020年底,日本累计在辽宁投资244亿美元。

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辽宁一连举办“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韩航空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中日经济合作会议”等活动,着眼深耕日韩。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潘爽说,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需求迫切,有望与日韩企业擦出“火花”,“在减碳环保、养老健康等领域,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施工现场,能听到几艘耙吸式挖泥船机械的轰鸣。从去年开始,辽宁一直在打造一条以锦州港作为海陆交汇枢纽,向东辐射日韩、向西连接蒙俄的东北陆海新通道。

9月24日,锦州市向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满洲里等9个市(盟)发出“好友申请”,打算再度拓宽这条新通道。锦州市委书记靳国卫说,构建辽宁出海港口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的新通道,将使辽宁在东北亚交通枢纽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开放优势让外资企业加速在辽宁增资扩产。近日,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辽宁的投资,未来将在沈阳追加投资250亿元人民币。

而自2009年起,宝马集团在沈阳投资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华晨宝马连续多年成为沈阳第一纳税大户,创造了21000个技术岗位。沈阳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并建立了庞大的研发中心。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家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欧力士集团深耕辽宁多年,始终看好辽宁市场。”日本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近年来,集团以大连为核心、面向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投融资项目合作。目前在大连正在建造的欧力士中国总部大厦,将成为中日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地标式建筑与平台。

优环境改革“刀刃向内”赢口碑

辽宁曾因“营商环境差”“办事效率低”,给人留下闭塞、落后印象。痛定思痛,辽宁从打破陈规陋习入手,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办事规则。

“沈阳—首尔”全货机货运航线开通、构建“审批+监管+执法+法制”审管联动闭环管理新模式、企业注册登记“极简化”不需要准备材料……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挂牌四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注册企业6.3万户,新增注册资本6300亿元。

自贸区是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辽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瞄准做到“该办能办的,痛快办、便捷办;该办难办的,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去办”,着力打造高效、便捷、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努力为投资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果。

来自欧洲的路易达孚是一家从事农产品贸易和加工的企业,在全球有100多个办公地,每年运输货物约8000万吨。看中了辽宁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独特地位,2019年,路易达孚在辽宁锦州设立仓储设施,主要从事玉米、小麦和豆粕的国内贸易运营。

“如今政府的服务不再是简单地读政策条文,而是拿出详细的投资计划,列出可服务于企业的项目,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了解行业。”路易达孚北亚区副总裁焦燕说,他们对辽宁充满信心,未来考虑在辽宁继续扩大投资,更好地发挥辽宁作为东北三省连接窗口的作用。

“现在看来,外资企业需要的不是‘超国民待遇’,而是一个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政务环境。”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这样评价营商环境。

对软环境的高度认同,使“中德园”内德资企业中不少德国员工工作期满后申请继续留沈,园区的中德合作也从工业生产,拓展到人文交流和“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

今年以来,辽宁更是大力推行“项目管家”制度建设,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精准性,确保将各地符合条件的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有效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的企业(项目)纳入“项目管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