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一端连接着货币市场,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直接连接起来。在当下支持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背景下,票据承担着重要使命。
按照承兑人不同,票据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前者将银行的信用注入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同时还是银行信贷规模的“调节器”,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力量;而后者,由于其资产端、资金端和中间端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流动性和可接受度并不高。
回顾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主要呈现两大变化。一是票据形态从纸票转电票,纸票由于其实物性质,存在流转库存风险大、监管难以彻底穿透等问题,在监管层大力推广下,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完成,票据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主体类型也更加丰富;二是票据种类将从以银票为主向商票为主转变,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支持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大背景下,商票由于其特有属性,优质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营收账款票据化把自己的优质信用让渡给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解决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问题,发展空间巨大。
可以看到,为推动商票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构建商票信息披露规则、电子票据和二级市场发展提升商票的使用体验;企业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商票在供应链中的运用;商业银行尝试引入担保、保理和融资租赁等机构增信或强化场景风控,用商票金融产品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也需注意的是,近年来有不法分子利用商票审核监测弱和系统部分漏洞,通过私开商票、冒充强信用企业,在提示保证、提示承兑、跨行承兑等过程中进行诈骗,如此种种,增加了票据交易的风险。因此,完善票据业务相关法规、风险管理,是票据业务发展的关键。
从2016年至今,上海票据交易所已成立五周年。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已经建立,并实现了票据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环节的电子化操作和系统刚性控制,信息透明度大幅提升,传统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