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增产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夏粮量质并增,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近八成,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前三季度,“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生猪生产全面恢复。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8.6%,乡村休闲旅游业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农产品网络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26元,实际增长11.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央视网)
【前9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
商务部今天(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29.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3.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2%。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9.8%、29%和4.1%。(央视网)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今天(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央企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2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比2019年同期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8.7%。
不仅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也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0.6%,连续八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社会贡献和引领带动作用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9万亿,同比增长21.1%,超七成的央企上交税费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央视网)
【多部门落实能源保供稳价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针对近日多地降温、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门部署能源保供稳价重点工作。
目前,各地已核增一批生产煤矿,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近8800万吨,比月初增加900万吨以上。在已签订年度中长期合同的基础上,发电供热企业与煤炭企业又签订了1.5亿吨中长期合同。下一步,各地将挖掘生产煤矿产能核增潜力,再释放一批煤炭产能,力争煤炭日产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
推动煤电机组应发尽发的同时,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多发满发;坚决限制落后产能的高耗能项目用电,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严格履行已签订的天然气购销合同,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铁路、港航企业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线路煤炭运输组织,优先保障发电供暖用煤运输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央视网)
【四部门印发《关于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的通知》】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通知要求,提升就业失业管理服务覆盖面,提升免费招聘匹配服务供给量,提升就业帮扶主动性,对重点群体主动联系、提供服务,对重点企业制定清单、设立专员。(央视网)
【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0.7%】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10月20日)公布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火电同比增长5.7%,风电增长19.7%,太阳能发电增长4.5%。(央视网)
【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
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今天(10月20日)开幕,主题为“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400余位中外嘉宾将参加本届论坛。论坛设置了“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绿色发展与金融担当”等5个平行论坛,还将就“一带一路”、跨境投资、资本流动等议题展开讨论。(央视网)
【外交部举行西藏全球推介会】
外交部今天(10月20日)下午举行西藏全球推介活动,主题为“新征程的中国:幸福新西藏发展新画卷”。全面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7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央视网)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
19日,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认购倍数超过6倍,为近年来最高。投资人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际组织、中央银行及区域货币当局等,彰显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央视网)
【全新一代智慧低碳码头在天津港投入运营】
近日,全新一代智能化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入运营,通过“智慧大脑”最优调度管理整个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