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受难的不只平遥城墙,山西大量乡野古建筑亟需保护
时间:2021-10-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国庆期间,北方罕见的持续降雨侵袭山西,上百万人受灾,数千处古建筑受损。

平遥的城墙倒塌,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称“国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称“省保”)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然而,受到更多损害的,是更低等级的古建筑,它们往往缺少修缮资金,缺少保护人力,缺少外界关注,也许在默默之中就这样消失了。

至少我们知道,在这个国庆暴雨中,有一座魁星楼倒塌了。尽管它不是什么重要的文物保护建筑,但谁又能说它没有价值、不值得保护呢?然而,保护的代价是什么?为什么它难以保留下来?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全国元代以前建筑大多数都在山西。而在全国驰援山西古建的声势中,魁星楼的故事或许代表了更为普遍的一种状况。

魁星楼的倒塌

2015年,连达在山西寻访古建筑的时候,发现了一座魁星楼。

关于魁星楼的线索,是同样热爱古建筑的朋友告诉他的。朋友曾在火车上瞥见一座建筑的衰败身影,循着线索,连达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村。

在村子东南角浓密的树丛里,连达发现了一个小院,院内外的树木和杂草长得密不透风,让人无法落脚,扒着篱笆墙向内张望,他判断这里应该是一座废弃的小庙。院内房屋已经坍塌,只在黄土高台上,还留着一座魁星楼。

过去,中国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此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在山西寻访古建筑的20年里,连达见过很多魁星楼,但是这座特别破败,屋檐坍塌,廊柱倾倒,就连台基也已经开始脱落坍塌,“颓然伸出的椽子让我想起了济公所用的那把褴褛的扇子。”

这是一座两层歇山顶的砖木楼阁,根据结构,连达判断它是清代遗物,“下层面阔三间出回廊,内部辟十字穿心门洞,腰部设平座。上层为一间,仅以四根立柱托起巨大的歇山顶。”

尽管木料已经糟朽开裂不堪重负,它依然顽强地支撑着自己,保持着相对完整的结构。为了看得更真切一些,连达钻进草丛,努力向上仰望。找到合适的角度后,他在荆棘丛中坐下来,撑开折叠伞,给魁星楼画了一幅像。

连达隐约觉得,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这座魁星楼。两年之后,连达将他多年来对山西古庙的踏访和手绘整理成书出版,是为两册《寻访山西古庙》,书中既有闻名遐迩的建筑,如应县木塔,也有籍籍无名的乡野建筑,例如这座魁星楼。

今年的国庆假期,持续不断的暴雨侵袭了山西多地,汾河运城段遭遇了近40年来最大洪峰。水灾的信息让连达忧心不已,他知道,木构建筑最怕雨水侵袭,“在这样连绵的秋雨和洪水的威胁下,这些艰难遗存至今的古建筑到底会怎样呢?”

一位网友给连达发来一张照片,证实了他的忧虑:那个闫家庄村的魁星楼,已经塌了。

“他买了我的书,十一期间自驾去旅游,就到了魁星楼所在的那个地方,”连达告诉第一财经,“他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给我发了一两张照片,给我留言:你看,这个魁星楼已经塌了。”

尽管早有预感,但真实地看到照片,还是让连达觉得感伤,他将这个故事发在自己的公众号“连达画古建”上。魁星楼的故事很快被媒体转载并受到了公众关注。有媒体联系到当地了解情况,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闫家庄的魁星楼确实在大雨中毁坏了。不过,它并不在新绛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中。

新绛是文物大县,全县各级各类文物共有732处(含未定级文物87处),光是“国保”、“省保”就有24处。其中有一件“国保”,也在这次连绵的暴雨中遭了难。始建于唐朝的新绛龙兴寺,其建筑布局独特,建筑结构科学,碑刻、塑像富有艺术性,在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国庆大雨中,龙兴寺发生了漏雨的情况,危及塑像安全,新绛的文保工作者正在为此而奔忙。而在距闫家庄不远的北张镇西庄村,同样有一座魁星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楼正在经历修缮。

换言之,山西文保工作者太忙了,根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村子、每一座魁星楼。这座魁星楼并没有一个文物保护的身份。但没有这层身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不值得保护,并不意味着它的损毁不可惜。然而,为什么它没能留下来?保护的代价是什么?

古建筑的受难日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几乎每个村落都有清代甚至更早的古建筑。20世纪上半叶,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四次带队前往山西考察,他们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改变了日本人“中国境内无唐代木建筑”的说法。而今,中国已知的4座唐代建筑都在山西。

元朝以前的建筑,山西有495座,占全国数量的85%。上迄唐代,下至民国,山西拥有的古建筑可达数万处,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标本体系。

为何山西拥有这么多的古建筑?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告诉第一财经,因为山西相对比较富庶,也没有太多战乱,加之这里气候干燥,因此当地的古建筑保存情况相对其他省份更好。

然而,这场北方罕见的持续降雨,却让山西古建筑陷入了危险之中。在太原,“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奉圣寺大殿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