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东省潍坊市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不断传出好消息。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简称“马石油”)旗下的国际润滑油中国总部,成功落户山东潍坊市,成为该市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中国总部企业。
——堪称国内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将第一个北方分园项目落入潍坊市。
据介绍,这些大企业、大项目之所以选择潍坊,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好这里的政商关系新生态。
作为实体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大市、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潍坊,以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平台载体,着力创新政商沟通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为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在潍坊市,15009名服务企业专员对应1.9万家企业、1619个项目,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担当作为。这一重塑政商关系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安排,使得“亲”“清”有尺度、政商两相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组颇为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潍坊市新型政商关系效应:今年上半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四新”经济增加值、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3%,增速在全国大中城市排第4位。
找准政商沟通合作的核心支撑
总书记用“亲”和“清”二字精辟地阐述了新型政商关系的真谛,并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
潍坊制造业基础雄厚,总量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目前该市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21.6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00余家,比去年底增长15%。
今年年初,潍坊提出用5至6年时间,实现“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
在潍坊市委书记田庆盈看来,影响和决定地方发展的因素,一个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不变因素”,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另一个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可变因素”,包括政府治理水平、廉政透明等。而“可变因素”集中体现为政商关系,即政府对企业的服务。
田庆盈对记者说,如果不走上亲清政商关系的“阳关大道”,打造万亿级潍坊、实现高质量发展殊为困难。
潍坊市委副秘书长赵文果表示,在政商关系上,潍坊同很多地方一样,曾面临“清而不亲”或“亲而不清”的悖论:“清”的风气日渐形成,但“亲”的氛围还不浓厚、不自觉,体现于干部舍“亲”保“清”,进而“不敢为”“不愿为”和“不作为”。
“亲”与“清”难以共存,与政企沟通不畅有关。潍坊多位企业家对记者表示,过去政企最常见的沟通渠道为会议协商、书面沟通、网络平台反映等,渠道不少但不够通畅,监督、办理、跟踪和反馈缺乏效率,企业反映的问题往往缺乏协调解决,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也难有常态化效应,总体表现为政商沟通的低效乃至失灵。
“临时化、表层化、碎片化的政商互动,容易形成人格化、非确定性的政商关系。”田庆盈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建立规范化、常态化和普惠性的政商沟通协同系统。
早在去年8月,田庆盈就在全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各类制约和难题,以精细化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应运而生。
今年2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县、镇三级机关遴选1.5万名熟悉经济政策、热心企业发展、善于综合协调的干部,担任服务企业专员。这项制度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问题4.6万个,已解决4.45万个,解决率达96.21%,其中人才用工问题占22%、安全生产问题占15.59%、平台建设问题占10.43%。这一“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政策设计,成为潍坊畅通政商沟通合作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支撑。
贯彻落实“亲清论”,潍坊以个性化的服务、系统化的推进、制度化的保障,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观,以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载体建立起政商集体化沟通途径。
把帮助企业放到阳光下去做
潍坊市服务企业专员联系的对象,主要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此次共确定1.9万多家,省、市、县三级重大或重点项目1619个。
原则上每名厅级干部包靠4个企业、3个项目;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靠3个企业、2个项目;市直各部门和上属驻潍单位副县级以上、各高等院校中层正职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靠2个企业、1个项目;市直经济主管部门正科级干部包靠1至2个企业或项目。县、镇两级参照实施。
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市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镇街干部,都是服务企业专员。其中田庆盈包靠潍柴集团、山东海化、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等五家企业和项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运包靠得利斯、迈赫机器人、中国北方汽车综合试验研发基地等五家企业和项目。
服务专员联系包靠企业,以“一对一”为基本形式,主要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干部也可“多对一”。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