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今天(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等举措,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强化基础研究方面,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强能力建设、条件保障和前瞻布局,构建原始创新先发优势。
在强化科技攻关方面,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和优势领域以及战略前沿技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优势。
在强化人才服务方面,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强化开放协同方面,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构建全球创新枢纽优势。(央视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针对一些地方“拉闸限电”引发社会对冬季能源保供的担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今天(9月29日)表示,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在增加能源保供资源方面将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压实责任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应发尽发。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直保全覆盖,全面签订年度和供暖季供气合同,及早锁定资源。指导地方科学合理制定有序用能方案,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做到用户知情、合同约定,确保方案可执行、可操作,科学实施。坚守民生用能保供底线,坚决避免压限居民用能的情况发生。督促电厂在供暖季前将存煤提高到安全水平之上,加快推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储气设施注气进度,确保入冬前注满。严格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能源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不合理用能需求,推动主要耗煤行业节煤限煤。
据介绍,居民用电占全部用电的比例不到20%,民生用气占全部用气比例不到50%,有能力、有条件给予全额保障。民生用电用气价格将严格按价格政策保持基本稳定。完全能够保障好民生用能需要,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央视网)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多型先进装备集中亮相】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进入第二天,一批国产先进装备首次与公众见面。
作为新一代全数字化重型主战坦克,VT-4主战坦克此次换装了新型复合装甲,各项性能以及综合作战能力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此次航展的地面装备当中,450件装备中有162件为首次参展。导弹、雷达、火箭等一批高精尖产品也集中亮相。中国航天科工携113项装备展品重磅亮相中国航展,其中50多型装备是首次亮相,像首次实装亮相的HQ-9BE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一出场就成为本届航展的一大亮点。
本届航展上,面向我国载人登月等需求任务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实力出镜,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齐上阵,全方位、多角度让观众感受到中国航天装备的强大实力。(央视网)
【国庆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国庆假期临近,居民生活物资采购量大幅增加,节前消费市场供销两旺。目前,各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根据节日消费规律与当地百姓需求特点,普遍增加了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节日主销商品的备货量;各地有序组织节日期间政府储备投放,加快商业库存周转;疫情重点地区为封控区居民家庭定向配送肉食、蔬菜、蛋品。
商务部表示,国庆长假期间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保障充分,品种丰富、价格平稳。据监测,9月28日,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均价和30种蔬菜均价与一周前持平,水果、肉类、水产品价格总体下降,禽产品价格小幅波动。(央视网)
【8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45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3083亿美元,支出2632亿美元,顺差45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6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11亿美元。总体表现稳健。(央视网)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天(9月29日)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2.8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央视网)
【国家组织投放第四批储备铜铝锌15万吨】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按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部署,我国继续投放第四批国家储备铜铝锌15万吨,其中铜3万吨、铝7万吨、锌5万吨,缓解加工制造企业原材料供给压力。(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