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介的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是佛山区域位置最优、产业基础最好、规划定位最高的城市新区,也是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六大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我们来到上海进行城市品牌推介,既是成果展示,更是向上海学习、向上海取经。”9月27日,在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城市品牌推介会(上海站)上,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说。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乔羽上台致辞。
这是继去年广州、深圳招商推介会后,中德工业服务区首次走出大湾区,走进上海进行品牌推介。活动吸引了企业家、专家等近200名嘉宾参会,与会的长三角德、欧企业代表与到访的佛山企业家代表团现场开启中德合作对话,共商发展新机遇。
在当天推介会上,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还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份“德企华南发展陪伴计划”。
9月27日,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城市品牌推介会(上海站)举行。
聚焦对德合作
佛山将重点引进德国生产服务性企业
“中德工业服务区是什么?”“中德工业服务区凭什么?”“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德企做了什么?”“中德工业服务区正在想什么?”
作为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当天现场,刘怡以四个问题来讲述中德工业服务区此次来到上海进行推介的目标和底气。
中德工业服务区来源于2012年9月德国经济能源部与中国商务部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中德双方共同支持佛山建设“中德工业服务区”,为两国在工业服务领域打造面向未来的合作平台。中德工业服务区就此诞生。
“中德工业服务区类似于佛山为德国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大湾区‘量身定做’的一个‘孵化器’,服务德企融入佛山,助力德企立足湾区以及协助德企连接中国。”刘怡说。
刘怡表示,佛山后来居上吸引德企、选择重点引进德国生产服务性企业背后的底气,是佛山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丰厚的人口红利、巨大的工业转型市场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
此外,在过去的9年里,中德工业服务区先后引入了多家德国工业服务类企业及机构。“他们落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佛山先后推动了上百家本土企业主动与德国合作,我们相信,企业间的互补和往来才是吸引外来企业落地的真正原因。”刘怡说。
“当前,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众多制造业城市正在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将给中德两国企业带来更多合作潜力和空间。”中德友协会长史明德表示,佛山在中德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德工业服务区是广东省专业强化对德对欧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服务德企开拓湾区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众、库卡等德语国家企业均在佛山设立了生产基地,汉诺威展览、亚琛工大等也与佛山企业进行了有开创意义的合作。期待中德企业在面向未来的合作新领域中能够引领发展,再创辉煌。
“随着大湾区的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资企业前往大湾区投资落户。作为德资企业,我们也希望拓展新的市场,寻找更多的市场空间,非常期待和佛山有合作机会。”AHK上海首席代表马铭博说。
不久前,佛山向全球发布了《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每年认定3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00个示范车间的目标,并设立总规模为300亿元的佛山市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
刘怡表示,德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具有世界级的优势,德企提供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智能工厂全流程解决方案等专项的工业装备及服务,是佛山在内的广大湾区制造企业所亟需的,也是此次佛山措施发布后的重点合作对象。
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全国首个德企华南陪伴计划
“回顾德企在上海和长三角的黄金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德国制造的双赢。下一站机遇在哪里?我认为下一站就在佛山。”刘怡说,而要成为德企的中国下一站,佛山需要坚守初心、需要以更大力度、更专业的精神去服务德企。
如何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德企,是三龙湾管委会一直思考的课题。
当天现场,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现场发布“德企华南发展陪伴计划”,简称“服务德企A计划”。
这是一份专门针对德国、欧洲企业到佛山落户及开拓市场的专项政策。该计划多方面全覆盖的照顾德企在华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立体政策支持,扶持力度空前,服务覆盖范围广泛。
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现场发布“德企华南发展陪伴计划”。
除提供落户奖励、租金补贴、购置费用补贴等企业落户扶持,还为其前期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涵盖商务服务、人才服务、生活服务各个方面,并提供电子商务、客户对接等市场开拓服务,以及鼓励德企建设中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中德企业合作和交流。支持本地企业购买落户德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支持德企参展办展、开拓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三龙湾还支持社会资本打造德国中小企业孵化器,由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投资运营,为德企在大湾区发展提供定制化,全流程的创业发展软硬件,打造德企创业华南的“梦工厂”。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佛山正持续营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