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近八成高含金量政策已落地
时间:2021-09-07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近2.3万亿元,大手笔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今年2月出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在9月7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华杰透露,目前,《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已落地23项,落地率已近80%。

具体可分为四类。一是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升级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支持开发建设主体IPO上市、推进REITs试点、设立长三角投资基金等5项。比如设立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今年5月,虹桥商务区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已正式建成开通,经专业测评,网络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目前,区域内一批企业已经接入专用通道。

二是深化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进博会支持政策常态化、文化领域扩大开放、养老领域扩大开放、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扩大免税购物场所等5项。比如进博会支持政策常态化,今年3月,前三届进博会期间实施的19项创新政策已明确作为今后进博会期间延用实施的常态化制度安排;8月,国家文物局明确进博会文物类展品进出境登记及留购等服务措施,从第四届进博会起即可常态化实施。

三是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试点“贴现通”业务、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6项。比如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今年7月,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下,虹桥商务区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专项政策出台。在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等方面,虹桥商务区已成为除自贸试验区外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最为便利的区域。

四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医用设备配置、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设立全国招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境外仲裁机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支持外籍医务人员执业等7项,部分政策在全国也是率先之举。比如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目前上海已登记设立名称中带“长三角”字样的社会服务机构12家,如上海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等。

“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有力提升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特别是虹桥商务区的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和软实力。”王华杰表示。

据透露,为服务帮助市场主体更好理解和应用“虹桥政策”,上海已将相关政策文件和案例做了梳理汇编,同步向社会公众发布。未来,上海将在持续提高政策落地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感和实效性,不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把政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区域活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