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1-08-3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西部地区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分处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和下游,都是全国重要的增长极,也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的重大区域战略。推动两大战略区域对接发展,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递次推进。

紧扣一体发展本质,他山之石磨玉英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质上也属于区域一体化发展范畴,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经探索出不少有益的经验做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1.借鉴复制区域融合举措。

长三角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开辟了多块“试验田”,涵盖了区域融合的主要方面。比如,成渝地区设立了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等9个跨省市合作共建的功能平台,可以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金山—平湖产城融合发展区等的建设经验,特别是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公共信用等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经验。再比如,成渝地区正在着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成渝科创走廊,可以借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经验。又比如,成渝地区都在打造都市圈,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已经发布,上海、杭州、宁波、苏锡常、合肥等都市圈的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可以加强过程性对接。还比如,四川自贡、内江东兴区都提出要打造成渝版的“昆山”,可以积极借鉴昆山全面深度融入上海的创新举措。

2.借鉴设立功能引领平台。

长三角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除了注重形态融合,还注重功能引领,其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上海,明确了三大功能引领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侧重于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通过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侧重于更好形成对内开放的引领示范,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侧重于以扩大对外开放来深化对内开放,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三大平台各有侧重,构成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四梁八柱。成渝地区拥有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可以进一步明确功能特色,打造成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引擎。

3.借鉴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长三角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成渝地区提出统筹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可以借鉴长三角建立自贸试验区联盟、探索推动长三角综保区物流监管、查验标准和保税监管一体化、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做法,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再比如,成渝地区提出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可以借鉴长三角“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共同办好一件事”等经验。又比如,成渝地区提出要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可以借鉴长三角建立“链长制”、确保供应链安全、促进多链融合等方面的做法。还比如,成渝地区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可以积极借鉴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

把握联动关键所在,借梯登高促发展

从区域经济的基本规律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的距离较远,难以直接接受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全面辐射,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抓住关键环节促进衔接,从而实现借梯登高。

1.畅通基础设施。

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成渝地区与长三角之间要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比如,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积极发展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的多式联运,加快推进“一单制”,特别是要统筹协调铁路班列和长江航运的运营组织,有序推动干线运输、多式联运、仓储物流等资源集聚,鼓励港口和航运、铁路运输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多式联运专业化经营主体,提升江海铁联运组织效率。再比如,要加快推进沪渝蓉高铁建设,打通沿江大通道,进一步缩短两大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又比如,要加快研究谋划重庆第二机场建设,推进成渝地区通用机场群规划建设,完善航空枢纽体系,积极推进城际(市域)铁路引入机场,提高两大区域间干线机场与支线机场之间的航班密度。还比如,要加快推进成渝地区连接长三角的干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数字长三角建设,共同打造数字长江经济带。

2.用好科创资源。

成渝地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尚需时日,而长三角则是科创高地,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