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兴都库什山,奔赴阿姆河之乡,阿富汗为何如此诱人
时间:2021-08-3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期,随着美国军队的撤离和塔利班政权的回归,阿富汗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个国家被称为世界的肚脐,自古以来,它是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也是战乱纷争的汇聚之地。

历史上,阿富汗所在的地区处在各个时期帝国列强的边缘,如波斯帝国、贵霜王朝、大唐、莫卧儿帝国,还包括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立的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过去200年,阿富汗先后五次遭受外敌干涉,先是英国人,然后是俄罗斯人、美国人,它们无一例外地折戟而归,因此,阿富汗也被称为“帝国的坟场”。《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作者塔米姆·安萨利对此评论说:阿富汗这片土地并非不可征服,只是所有成功的征服者现在都被称为“阿富汗人”。

宣礼塔、佛教石窟、考古遗迹,记录着这个地区辉煌的文明和历史,对于世界来说,也是一笔珍贵的记忆。考古学家、历史学者来到这里见证和发掘历史,游客赶来触摸和体验现实。他们见缝插针地利用起每一个和平的间隙,留下了一系列旅行文学作品。在每一场旅行中,作者都会感慨于阿富汗的文化与历史,与此同时,也在一次次见证这个国家的现实的切面。

这几年,不少阿富汗旅行文学作品相继被译介成中文,中国的旅行者也开始讲述他们在阿富汗的见闻。当不同的现实交叠在一起,这个与中国拥有92.45公里共同边境线的邻国也开始变得更加生动清晰。

1、国王被杀了

《前往阿姆河之乡》

[英]罗伯特·拜伦著顾淑馨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1933年8月20日,英国人罗伯特·拜伦从威尼斯出发,开始了东方之旅。他以自驾为主要交通方式,经过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波斯、阿富汗,1934年6月抵达印度。次年,他在北京以日记体形式写下了这段旅行。

作为全书的题眼,拜伦心向往之的阿姆河就在阿富汗北部与苏联交界处。彼时,苏联对中亚各加盟国实施了封闭式管控,很多苏联人经阿富汗外逃,或渡过阿姆河后聚集在南岸区域。边境局势相当紧张,因此拜伦没有能够真正见到阿姆河。而且,就在拜伦抵达阿富汗的半个月前,阿富汗国王纳迪尔被一名高中学生开枪打死,当地人纷纷担心一场变局即将来临。

扑朔迷离的政治局势没有拖住旅行者的步伐,恶劣的气候和艰辛的路途却令其步履维艰。拜伦很快开始腹泻,随即恶化成痢疾,他只能返回波斯。等到来年春天冰雪消融,迎接拜伦的却是狂风骤雨、山洪倾泻。拜伦的行文风趣活泼,将跌宕的旅途描绘得精彩纷呈。而他对于沿途古迹建筑的细致描摹,更为他赢得了旅行家及文明鉴赏家的声誉。

2、美苏竞相修路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

[英]阿诺德·汤因比著李娟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

二战前,阿富汗是英俄反复争夺的地区。二战后,世界进入美国苏联争霸的格局。1960年,71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来到这里,他看到两国工程师正在竞相为阿富汗修筑道路,他希望这有助于帮助阿富汗摆脱政治斗争的阴霾,重新成为文化和经济的国际枢纽。

汤因比的旅程从首都喀布尔出发,沿着环形主干道顺时针而行,依次抵达坎大哈、赫拉特、巴尔赫,最后回到喀布尔。与其他作者相比,汤因比的这次旅程享有最高规格的待遇:英国驻阿富汗大使全程陪同,两辆路虎保驾护航,所到之处都有顶级招待,无需担心后勤和安全。但旅程还是被狂风暴雨打乱了节奏。暴雨冲断路网、冲毁桥梁,当地官员带着人马不断为他们架桥筑路,保证他们断断续续的前行。

汤因比意识到,自古以来,穿越山区的商队都知道要避开河流峡谷,因为旅人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被峡谷困住的高涨河水,崎岖难走的陡峭山坡才是更好的选择。时光流逝,人们已经发现了能够翻越阿富汗山脉的所有步行路线,有经验的向导可以自由组合,避开泥浆、大雪和洪水。然而,当现代文明将开山筑路的工程带入山区腹地,却忽略了古老的智慧——避开河流的危险。这也将是不断侵扰山区路网的劲敌。

整个旅程中,汤因比和当地人的接触较少,这让他专注于回首阿富汗的辉煌历史: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走过兴都库什山:深入阿富汗内陆》

[英]埃里克·纽比著李越译

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

在汤因比抵达阿富汗之前不久,37岁的英国人埃里克·纽比进行了一场另辟蹊径的阿富汗之旅。1956年,他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想起朋友休·卡莱斯曾经给他讲过的失败的登山经历,于是发去一封电报:“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这封电报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之旅。

开始登山前,两位探险家同样经历了一段颇为艰难的驾车之旅。他们与汤因比的行程正巧相反,从赫拉特逆时针经坎大哈抵达喀布尔,7月的“120日之风”让他们看不清眼前唯一的路。每当遇到桥塌,他们会熟练地给发动机裹上防水布,给尾气口套上橡皮管,将汽车改造成一辆水陆两栖的机器。

很多评论家认为纽比不擅长风景描写,对异域文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