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4个月后,武汉这座城市再次遇到本土疫情,出现中风险地区和本土输入性病例。2020年6月2日零时起,武汉东西湖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武汉市所有区均为低风险地区。14个月后,这种平静的局面被打破。
面对传播力更强的德尔塔变异病毒,面对武汉人员流动性大、1天内武汉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出现7例阳性的不利因素,这座曾经与新冠正面战斗的城市快速响应,重新迎接疫情的挑战。
8月3日上午,武汉经开区沌口街道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武汉宣布启动全员全面核酸检测。“发现7人阳性—封锁区域—区域核酸检测—公布7人流调路线—公布全市核酸检测,这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这就是武汉速度。”武汉翼若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郭伟的这条朋友圈,引来30多位朋友的点赞。
与时间赛跑气氛是从8月2日早上开始紧张起来的。早上7时,武汉翼若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郭伟打开微信,多个微信群里都开始流传武汉部分小区被封闭管理的视频和照片。
郭伟在看到这些消息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2020年疫情的场景。短暂的慌乱之后,群友们的讨论安慰了他,“大家戴好口罩,做好防疫,等待官方消息”。
群友们的笃定,来自于过去一年来湖北防疫工作“快、狠、严、扩、足”的要求。
“快”,就是出手要快、以快制快、争分夺秒,做到发现快、响应快、决策快、处置快,确保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跑在病毒蔓延扩散之前。“狠”,就是依法依规严格管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切断传播途径。“严”,就是措施要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严防死守。“扩”,就是果断精准地扩大排查、筛查、管控范围,确保不漏过潜在感染者。“足”,就是保证各类场地、物资、力量准备充足,坚决做到应隔尽隔、应检尽检、应保尽保。
7个小时之后,官方消息就来了。8月2日下午2时左右,武汉经开区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公布:8月2日上午,经开区7名人员核酸检测阳性,已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这条简短的消息在武汉市民的朋友圈中迅速传开,阅读量很快就破了10万+。
随后,武汉多个主管部门针对疫情出台了具体措施。武汉市商务局表示全市主要生活物资库存充足、价格平稳、供应正常;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暂停所有线下教育教学活动。8月2日晚9时30分,武汉公布了新增7例省外关联本地病例的行动轨迹。
官方消息的公布让仍在公司加班的郭伟感到安心,他开始专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配合安排,不会恐慌,政府让干啥就干啥,坚信这一轮疫情也会尽快结束。”
保障各类物资储备把社区团购买来的菜分成五天的量、每天四菜一汤,储备肉口感没那么新鲜,全家只能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腊肉……家住武昌区徐东大街都市经典小区的叶伯伯有一个小本子,记录了2020年疫情期间全家每周的开销。
叶伯伯至今都保留着这个本子,本子的记录日期开始于2020年2月11日。那一天,武汉疫情防控再度升级,全市住宅小区启动封闭管理。
那一段艰难的日子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8月3日早上7时30分,叶伯伯和老伴戴好口罩去超市买菜。超市的防疫措施比往常更为严格,市民们排队进入超市,有序采购。叶伯伯直奔生鲜蔬菜区,一大堆芋头中插着一块“保民生、不涨价”的牌子。
“超市里的人都很淡定,看不到去年封小区之前大家抢购、囤积物资的场景,价格也和平常一样。”这一点让叶伯伯很满意,他还记得,去年刚封小区时,新鲜猪肉最高峰时达到每斤四五十元,他们家靠吃腌制的香肠、腊肉等维持了一段时间。去年疫情,更多是准备不充分所带来的各种资源的挤兑,如今有了经验后,叶伯伯相信,无论是厂家还是政府,在各类物资的储备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囤积物资的场面并不是完全消失。8月3日,武汉经开区有7个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沌口街道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在中风险地区的一些超市,部分方便面、火腿肠等速食食品的货架出现了空档。武汉市民张天生(化名)所在的政院小区,因1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曾在该小区留宿,已经采取了封闭管理,小区只进不出。
张天生住在小区外的亲戚,买来了一些生活物资,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把物资拿进来。“心态比较轻松,不担心没有东西吃,业主群里还有人点外卖,网格员都会帮忙拿进来。”
8月2日凌晨1时,武商超市、中百超市、中商超市、麦德龙、盒马等十多家主力商超在社交网络上承诺,所有民生商品不涨价,所有商品保证供应,绝不哄抬物价。
针对个别区因小区封控后出现的居民生活物资供应问题,武汉商务部门称,已就近安排商超与有关街道和社区对接,加大商超企业主要居民生活物资储备,制定居民主要生活物资供应套餐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所在区紧急调度运输车辆,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及时、价格稳定。
“小生意”的应对暑假是儿童兴趣班十分繁忙的日子,孩子们上课、玩耍店内格外热闹。然而陈倩的培训机构除了老师们却没有一位孩子前来上课,店内格外冷清。
8月3日早上,陈倩接到商场通知,新一轮疫情冲击,所有培训机构暂停营业。作为一家武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