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卫辉建设路一带水位较此前大幅上涨。尽管如此,这里仍然是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被困群众被救出后,再从这里转移到其他地方。倪兆中/摄影
“救援人员吃饭没?这里吃,这里吃。”当几名救援人员路过卫辉一家餐厅时,餐厅的老板和几名员工急忙这样叫住他们。这是近几日在河南卫辉不断上演的一幕。
经过多日鏖战,卫辉的灾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虽然城区很多地方被淹,但目前人员都已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这几天下来,卫辉这个小地方经受了从未经历的洪灾,也因为洪灾受到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卫辉暴雨”“卫辉内涝”等关键词不断登上热搜。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不断汇集到此,共同抗洪。
水位多日居高不下
卫辉只是新乡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方不大,距新乡市也只有10多公里。
当郑州最初遭遇洪灾时,卫辉的情况其实并不严重,不过随着雨带北移,雨水越来越大,洪水也越来越严重。气象信息显示,7月20日,卫辉大暴雨到暴雨;7月21日,暴雨;7月22日,暴雨到大雨;7月23日,阴到中雨。
以7月21日8~21点为例,新乡市雨量排名前五的站点,其中3个均位于卫辉,依次为卫辉塔岗299.5毫米、卫辉顿坊店286.3毫米、卫辉安都乡265.1毫米。
《中国经营报》记者当日正驱车行驶在卫辉境内的京港澳高速上,落在车窗上的雨滴接近手指头大小,十分稠密。即使将雨刮器开到最高频率,也无法有效清理挡风玻璃上的雨水。
暴雨严重影响着视线,无论前方车辆开着雾灯还是双闪,都需仔细辨认。在原本时速能够达到120公里的高速路上,汽车的时速也降到只有四五十公里。尽管高速路的路基比地面高出不少,但路面上也有积水,稍有不慎便会打滑。
用一位抢险救援的当地人员的话说,“像是有人在天上往卫辉灌水,整整灌了三天,直到灌满后往外流,雨才停下。”
天上不停地“灌水”,地上又是水网纵横的河流,雨水与河水汇流,形成滚滚洪水,涌向卫辉城乡的各个地方。
卫辉有着“豫北水城”之称,有多条大中型河流和4座中小型水库。公开信息显示,卫辉市的水域面积达5900亩,其中市区护城河、人工湖水面面积近1000亩。
其中,共产主义渠和卫河是当地的两条重要水道,它们并排从卫辉西南流入,再从东北方向流出。此外,还有一条“赵定排水渠”,在相隔这两条水道不远的地方也由西南向东北流去。
共产主义渠于1958年开挖,以冀、鲁、豫三省人民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开挖而得名。原为大型引黄灌溉工程,1962年停止引黄后,变为防洪除涝河道。据卫辉牧野镇的一名村民介绍,该渠现在是当地排洪的最重要通道。
但由于连续降雨,共产主义渠牧野段出现一个大决口。原本汇集的洪水从决口涌入卫河,卫河水位被持续抬高,继而又涌向卫辉等地。
大堤决口终被堵住
要解决蔓延的洪水,堵住决口势在必行。
7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出现决口的大堤上。此处是卫河和共产主义渠并行最窄的地方,堤坝只有几十米宽,隔着这两条重要水道,一侧为共产主义渠,一侧为卫河。
记者来到堤坝上,决口已经被堵上一部分。经无人机监测,余下的决口大约在60米宽左右,共产主义渠的洪水从决口涌入卫河,决口处水流湍急。现场抢险人员介绍,决口的出现导致下游地区水位居高不下,决口堵住后洪灾将得到缓解。
在决口处的堤坝上,打着多条横幅,上书“抗洪救灾建家园”。连续多天暴雨之后,当日已经放晴,包括武警官兵、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等正顶着烈日抢险救援。
在现场,武警官兵人手一把铁锹,将堤岸旁的沙土装入白色编织袋,再将这些编织袋装入大货车,然后再用钢丝网固定好。一辆辆汽车被装满后,依次原地待命。这些货车将被投入河中,用以填堵决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货车填河时,司机先将汽车开到距离决口较近的位置,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下车。紧紧跟在后面的挖掘机,开足马力,将货车推入河中。
由于货车本就满载,加上地面湿滑,车轮极易陷入泥土中,有时一辆货车需要3台挖掘机才能将其投河,一台在侧面拉,两台在后面推。
据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填堵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单纯用沙袋根本堵不住。这些货车都是交通部门协调而来。当日就已填进去10多辆,后续还在调运,还不能明确到底会用多少车,直到将决口堵住为止。
记者留意到,这些货车种类不一,有半挂,有高栏,也有教练车。车辆的新旧程度也并不一致,有的看上去比较老旧,有的则明显还是车况比较好的新车。
一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于前一晚接到其他车友的电话,需要自己的货车填河堵坝,他便连同其他两人连夜将车开来。期间又经过几番转折,直到当日上午才将车开到堤坝上。
他说,他这辆车属于国五的,买了才三四年,全算下来花了40多万元,如今还在正常跑运输,拿到二手车市场上也能卖得上价。想着自己的汽车即将被投河,他有些心痛,但也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对于自己的损失,这名司机说,他也不知道是否会有补偿,只是听别人说“会有一些”。他指向排在他前面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