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分别关注了29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继续携手反弹的消息。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29日,人民币资产携手反弹,在岸人民币市场汇率收盘升值超400点,将周初贬值“失地”尽数收回。短短三日间,人民币汇率大落又大起,在凸显汇率弹性的同时,再现十足韧性,既体现经济基本面支撑,也印证跨境资金流动大局平稳。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总体平衡的基础稳固,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大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上海证券报》文章指出,本周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由横盘整理到大幅回撤,而后迅速企稳反弹,双向波动态势尽显。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避险情绪与外汇市场供求等因素主导了最近几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后续来看,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但以强势结汇需求为支撑,人民币将在合理区间内维持双向波动。
此外,《证券时报》还关注了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的消息。《证券时报》表示,通知提出,将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对中长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也将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比如风电行业,在风大的时候可以把风能储存起来,在峰期发电卖出去,有利于电力企业盈利,推动新能源和储能行业发展。
中介机构角色大转变:多措并举保证“可投性”。专家指出,科创板为中介机构带来了政策红利,但中介机构作为“看门人”,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注册制正在推动中介机构执业从提高“可批性”到保证“可投性”,促进提升投行价值发现能力;在监管部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同时,应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构建立体式中介机构追责体系,做到责罚相当、精准追责。(中国证券报)
经济向好之势不变,发展之基更稳固。又到年中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窗口。上半年经济交出了一份稳健运行、稳中加固的“成绩单”,多个先行指标显示下半年经济有望迎来良好开局,继续稳定恢复的步伐。看中国经济前景,要看大势、看走势、看趋势。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展现。(上海证券报)
8月1日起我国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为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1年8月1日起,适当提高铬铁、高纯生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40%和20%的出口税率。同时,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上海证券报)
交通运输经济正加快,回到疫情前运行态势。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正在加快回到疫情前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7月29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8.3%。(上海证券报)
前7月新基金发行近千只,“吸金”1.86万亿元。近期,工银聚润6个月持有、交银施罗德品质增长一年持有、天弘中证科创创业50等多只基金进行比例配售,新基金发行再度回暖。整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基金发行规模已达1.86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居民财富转移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发行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上海证券报)
机构拆解反弹逻辑,A股市场发展底气坚实。7月29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涨逾5%。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万亿,达1.25万亿元。资金面上,北向资金继续流入,全天净买入42.28亿元,此前一个交易日净买入80.53亿元。有市场人士分析,从交易层面看,此前市场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外部因素过于恐慌,从而形成阶段性超卖,市场存在反弹需求。中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下半年仍有望领先全球主要市场,为资本市场投资提供足够底气,A股震荡整固之后方向依然向上。(证券时报)
制造业越来越香?四大维度证实确有苗头。今年以来,一批新的制造业龙头崛起,成为资本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近日的震荡行情中,更是呈现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势头。与此同时,近期多家机构表达高端制造业、硬科技盛宴将来的观点,市场风格转换是否真的到来?记者从首发融资额、基金持股、机构调研、风投等多维度观察,发现近年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以及硬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关注度正稳步提升。(证券时报)
住建部约谈银川等5城市: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房价地价联动机制。7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政府负责同志。倪虹指出,各地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坚决稳定地价、稳定房价。(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