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一线真正的需求;如何迅速地将物资分配到一线;如何避免前方紧缺、后方堆积;如何避免救灾资源的重复浪费,成为这场救援战制胜的关键。
牛振西的手机从7月20日晚就一直处于被“打爆”的状态,作为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负责人,河南洪灾以来,他和河南省各地方水上救援队长的联系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我这几天接了上万个电话,一开始是接完一个又进来一个,后来别说接,挂都挂不完。干脆让记下所有来电记录,发到群里用队员们的手机分头打回去。”牛振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河南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如潮水般涌向灾区。新乡卫辉等地区的援助物资甚至造成了高速公路的大堵塞,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呼吁,非必要不要前往一线,为卫辉打开紧急救援通道。
而在灾区,一场资源紧急分配的效率战正在打响——如何确认一线真正的需求;如何迅速地将物资分配到一线;如何避免前方紧缺、后方堆积;如何避免救灾资源的重复浪费,成为这场救援战制胜的关键。
救援物资大堵车
在内涝严重的新乡,冲锋舟一舟难求。对冲锋舟的运输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跨境电商出身的亿恩网创始人鲁泓海多方辗转,从上海购得20艘冲锋舟,星夜赶往新乡,这批冲锋舟从上海到新乡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但从新乡运到前线却用了几乎一晚上的时间。
“主要是堵车,进入新乡后堵车路段长达十公里,一眼望不到头,全是运送物资和救援的车辆。”负责运送这批物资的师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7月23日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去往新乡的部分路段也遭遇了拥堵:大量的物资运送车辆夹杂着救援队在公路上排成了长龙,从郑州到新乡原本两小时的车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跟随的专业救援队花了近四小时才成功抵达。
拥堵固然是行程缓滞的一大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彼时进入新乡的援救队需要由新乡市公安局开具红头文件方可进入,而为了能够顺利抵达同一地点,不少救援队都以车队队形前进,整体速度并不快。
而与此同时,很多自行前往新乡的非专业援救车辆,由于缺少通行许可,不得不停在路边。
7月26日,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公告称,新乡“7·20”洪灾发生后,卫辉市内涝严重,社会各援新救援力量纷纷奔向卫辉,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物资也源源不断送往卫辉,但因车辆较多,交通出现拥挤,已严重影响救援。
河南的洪灾仍在持续,随着相关报道的持续传播,越来越多物资和救援车辆正在进入河南境内,其中以受灾较重的新乡最为集中,以至于卫辉等路段的高速出现了严重堵塞。
在暴雨之初,郑州、新乡等地大范围积水,大量交通工具、民房、商铺被淹,多个居民区停水停电停网,陷入“孤岛”状态。官方的救援力量是显然不足的,此时,洪灾响应信息群、志愿者群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建立,民间救援的快速涌入有效弥补了官方救援力量的不足,一辆辆车和船在这些城市中往返穿梭。
据“7·20”洪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郑州)统计,截至7月25日18时,登记报备救援队、社会组织、基金会等376个,其中190支队伍、救援人员3232人已到达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各救援队完成救援任务479次,转移群众44500余名,转运矿泉水、食品等42600余件。
“根据当前救援工作需要,市防指恳请广大市民和爱心人士非必要、非公务不要驾车前往卫辉市,请各援新救援队伍和车辆不要自行前往卫辉市,京港澳高速由北向南卫辉下站口已封闭(抢险车辆除外)。”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
供需错配问题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告特别提示:卫辉市除抢险装备外,暂不现场接受社会捐助。
而事实上,堵在高速公路上的物资运送车中,很大部分都是饮用水、方便面等捐赠食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河南辉县南樊村、巩义米北村、周口曹里乡等多个受灾地区的村支书及村委委员,均表示当地食物和饮用水已经得到基本保障。然而,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家禽家畜被淹死后散发恶臭,污染严重,目前各地急需消毒水、防虫剂等消杀物资,以及消杀用品的喷洒设备,以保障获救灾民的卫生安全。然而这些物资的捐赠甚是寥寥。
“现在吃的、喝的甚至已经有点多了,但还是不断有车来送,我们已经让送这些生活物资的车送往米南村看看了,目前消杀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但是却急缺这类物资。”米北村的村委委员马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鹤壁浚县新镇西高宋村一位村民向记者表示,当地有3700亩地,村里仍留守400人左右,目前四面全都是水,周围做养殖的比较多,淹死的家禽家畜现在已经恶臭,该村亟需一至两台无人机来村中消毒防病。
记者在鹤壁淇县采访时发现,当地是畜牧大县,大大小小养鸡场、养猪场很多,汛情以来,已淹死大量家禽家畜,不少受灾的鸡场猪场周边散发着恶臭。
河南省慈善总会表示,目前多数灾区主要需要的物资为消毒水、喷洒器等消杀物资,冲锋舟、皮筏艇等救援物资,雨鞋、铁铲等建设物资,呼吁各方提前确认好灾区的实际需要,不要盲目匿名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