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全面降准铺开的第五天,15个月未动的LPR依然保持不变。业内认为,当前下调LPR还存在一定制衡因素,央行此前的全面降准已属于前瞻行为,后续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另外,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相对于普降LPR,更加需要的是结构性降成本。而进一步来看,结构性降成本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不久前撰文中认为,中国经济过去十年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由于利率的不降反升,使私人部门资本开支受到较大程度的挤压,适当引导利率下行,不是权宜之计,而更应该是长期的改革方向。
近期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显现出什么样的政策逻辑?是否意味着目前已经处于政策调整的窗口期?接下来是否会有更多的宽松政策出台?会有降息的可能吗?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中长期利率走势?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股市已经进入慢牛了吗?出口、通胀下半年走势如何?还有哪些尾部风险?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高善文的主要观点:
货币政策提前对冲风险十分必要,适当引导利率下行是长期方向;
下半年经济政策将适当向偏宽松方向调整;
中国过去十年资本回报大幅下行,利率长期虚高;
结构性去杠杆将使增量资金更多流向私人部门;
未来十年国债利率2%是大概率事件;
2019年虚高利率已经进入下行区间;
私人部门资本开支在过去十年受到挤压,应推动其回到正常水平;
严控公共部门杠杆,激活私人部门开支;
长期利率下行对资本市场估值中枢有正面影响;
下半年出口增速将逐渐回落;
中美PPI均已过峰值,下半年需警惕三大风险。
政策提前对冲风险十分必要适当引导利率下行是长期方向
第一财经:高老师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们看到7月15号的全面降准释放了大概1.11万亿的流动性,同天MLF续作了1000万亿,近期整体货币政策操作的流程会显示出一个什么样的政策逻辑?
高善文: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讲,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去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的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有很多积压的需求出现了集中的释放,但是这种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在今年一季度戛然而止,然后整个的内需相对有比较明显的回落,这一点站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应该说不见得能够充分的预期到。那么第二个因素就是现在中国经济在一些层面上数据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去仔细的看这个数据的构成,出口异常的强劲,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是很难持续的;然后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来讲比较活跃,但是它的可持续性也存在比较大的疑问。另外的话整个金融行业从它的增加值的角度来讲,在一段时间里边的话也比较强劲,但是它的可持续性也是有比较大的疑问。而从整个的内需层面上来看,国内消费的恢复是一直比较慢,然后政府基建的投资应该说在去年上半年一度发力,但是下半年以后很快就回到一个比较弱的水平,同时在私人部门的资本开支总体上来讲波动比较大,但是恢复的力量也不是特别的强。所以总体上我们今年上半年看到,一方面经济恢复的动量在明显的下降,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使得经济相对还有不错表现的这些领域,它的问题都是比较明显的,它的可持续性是有很大的问号的。而在内需层面上,从投资和消费的层面来看的话都是比较弱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前的去做一些政策的应对和对冲是十分必要的。第三个层面的话,最近两三年以来的话,随着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推进,我们看到政府的加杠杆,政府的基建开支的力量在明显的减弱。从长期来看的话,结构性的去杠杆就意味着一些领域要去杠杆,但是在另外一些领域恐怕也需要适当的去加杠杆。而考虑到这个结构的话,想方设法去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去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去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应该说在这样的大的政策调整格局下就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在这个条件下,结合我们刚才讨论的前面几个背景,去适当的引导利率下行,我觉得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更可能或更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方向。
下半年经济政策将适当向偏宽松方向调整
第一财经: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现在确实是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调整的窗口期了?那接下来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宽松政策出台?
高善文:对,应该说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讲不急转弯,但是它是建立在去年下半年,由于积压性需求的集中释放,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还是比较强的基础上。而站在现在来看,回望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应该说并不是那么强,特别是在内需层面上不是那么强,尽管它也在缓慢的恢复,而展望今年下半年,应该说经济下行的风险是值得警惕的,对于疫情再次反复的担心,在这样的条件下,下半年的经济政策适当的向着偏宽松的方向去调整,我觉得是应该的。
第一财经:会有降息的可能吗?
高善文:现在大家可能更主导性的想法是与降息相比,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重要。
未来十年国债利率2%是大概率事件
第一财经:这次全面降准之后,包括接下来一系列的政策,您怎么来看接下来中长期的一个利率的走势?
高善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