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趋势下,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在此背景下,金融行业各业务条线数据量不断增加,业务侧对数据需求也非常迫切,传统的“孤岛式”数据平台建设已无法满足日益迫切的数据应用需求。换言之,消费者的交易、支付数据价值日益凸显,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对更多消费者数据进行深挖。
“数据分享”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前提,“数据分享”的前提是安全先行一步。近日公布的《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销毁等各个阶段的安全要求。数据安全监管趋严,“数据分享”话题的争议性也逐渐凸显。
针对消费者是否愿意通过分享个人信息来获得更好的优惠和回报一事,万事达卡在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和商家的期望是有出入的。有60%参加受访企业的高管相信,消费者是愿意通过分享更多的数据来获得更高回报的,然而,实际上只有44%的受访消费者同意这一观点。在调研中,有1/3的消费者根本不愿意向第三方分享数据。
常青认为,人们创造的数据越多,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优先级就应该更高。“消费者每天都产生数据,就应该拥有这些数据、有权管理他们的数据、有权从对他们数据的使用当中受益并得到保护。”
深挖数据、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安全必须先行一步。
分享不是简单共享、更不是复制,保障金融隐私是首要目的,深层次的“融合应用”则必须是在“保护数据主体隐私权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才能有序开展。基于此,万事达卡主张,整个社会都对数据分享负有责任。2019年底,万事达卡还提出了“数据责任准则”的倡议,主要是给出怎样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怎样在数据管理上做到透明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倡导把消费者利益放到核心,体现责任、诚信原则。
常青介绍到,“数据责任准则”倡议是希望围绕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能在行业内建立更好的、合理合法的共识,主张企业在数据管理方式上,对个人、对企业和企业之间及对整个社会都负有责任。
常青直言,让消费者能够有能力管理他的数据是具有一定争议的,但却带来了全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