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证券化率1:1计算,到203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将达到2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资本市场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开放。”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经营报》和智金未来联合主办的“2021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做如上表示。
在吴晓求看来,“过去30年,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三座丰碑,从1990年底沪深交易所的建立,到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再到2019年6月上交所的注册制试点,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完成了重要的奠基阶段。”
展望未来30年,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路径、改革,以及制度的完善,吴晓求认为仍然可以按照阶段来设计、推进。
吴晓求告诉记者,“如果我们把未来的30年分两段:第一段是2020年到2035年,第二段是2035年到2050年。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2035年发展远景规划的目标,到2035年,中国要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从经济指标来看,人均GDP大约是25000美元。如果我们的汇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按照6.5来计算的话,2035年我国GDP的总规模是在35万亿美元左右,即2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通常,人们会用股市总市值与GDP进行对比,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在的GDP大约是在22万亿美元,除去债券类的证券化金融资产以外,它的股票权益类金融资产接近40万亿美元,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接近于1.8左右。再来看中国,我们现在股市总市值大概是80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