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7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和科技部、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
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浦东开发开放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将赋予浦东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要求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这是党中央立足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综合研判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面,我就《意见》作一简要介绍。
《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绘制了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宏伟蓝图。总的来看,《意见》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关键点:第一,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支持浦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冲锋在前,当好排头兵、打造引领区。第二,立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浦东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第三,立足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打造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样板,宣示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基于此,《意见》赋予浦东新区五大战略定位,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七方面21条重大任务和举措。
五大战略定位,就是要打造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
两个阶段目标,就是到2035年,浦东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现代化城区,全面实现现代化治理,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建设成为在全球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重要承载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璀璨明珠。
七方面任务举措,包括:一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二是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要素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三是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建立全球高端人才引进“直通车”制度,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四是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建设海内外重要投融资平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五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打造时代特色城市风貌,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六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促进内需提质扩容。培育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品牌,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金融、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建立完善与更大力度改革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蓝图已经绘就,重在抓好落实。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各有关方面,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钉钉子的精神,推动《意见》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历史使命交给上海,放在浦东,这是对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成功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上海在新时代创造新奇迹的莫大期望,这是上海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李强同志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奏响高水平改革开放最强音,奋力创造新奇迹、不断展现新气象。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在新的征程上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列。
一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