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释放关于碳市场后续发展的重磅信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7月择机启动上线交易。据悉,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钢铁、有色、石化、航空等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此外,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等相关配套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加速出台。
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我国的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试点阶段的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据介绍,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相关参与制度与方案已基本确定。6月下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等相关事项进行明确,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保护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根据测算,首批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对于已参与此前地方试点的企业,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试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尤为重要。赵英民表示,在配额分配的公正性方面,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的方法是全国统一、公开透明的,正因为此,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是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备受关注的碳价问题,赵英民表示,从微观和近期看,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会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销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形成合理碳价。
“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启动,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赵英民说,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销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