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对口帮扶单位,郑商所自2013年以来先后派出多名干部到桐柏县挂职,落实帮扶工作,为桐柏县前期的扶贫攻坚及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诸多贡献。
通过数次在桐柏县调研,期货日报记者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到桐柏县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郑商所在桐柏县立足资本市场,注重解决助学、修桥、助医等民生热点问题,大力推广“产业+金融”增强造血功能工作所发挥的效力,不禁为郑商所多措并举助力桐柏县乡村振兴点赞。期货日报记者日前就相关话题采访了桐柏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磊及其他具体负责人。
期货日报:桐柏县乡村振兴应从何做起?郑商所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磊:来桐柏县挂职副县长,我的主要工作是贯彻郑商所对桐柏县的帮扶思路,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个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我认为无论是精准扶贫工作,还是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近8年以来,郑商所除了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数千万元外,还带动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捐资帮助桐柏县完善教育、交通、医疗卫生、村党建等各方面基础设施,特别是进行金融帮扶助推企业上市、引进“保险+期货”等惠农模式,取得极大成效。
期货日报: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对当地农业合作社、农民及贸易商有什么帮助?
王磊:立足资本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广“产业+金融”造血功能模式,不仅为乡村振兴插上金融的翅膀,还可以打破固化的思维习惯,引进适应时代变化新思路,更好地达到服务实体、服务“三农”的目标。
毛寨村花生、尿素“保险+期货”项目的成功运作取得了综合的社会效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促成下,国贸期货在毛集镇毛寨村、光武村及石河村进行了2000亩花生、用量10000亩尿素的“保险+期货”项目操作,最终赔付农民总计81279.09元,其中花生“保险+期货”项目为62560.91元、尿素“保险+期货”项目为18718.18元。
发展花生产业有利于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桐柏县近年来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4万亩,多种植在贫瘠的丘陵与浅山区,花生期货的上市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可以实现产业平稳发展。一是农户、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等可利用透明且权威的期货价格来指导生产,合理安排种植规模,科学安排销售进度,降低种植风险;二是贸易商可以利用期货套期保值或套利交易,稳定生产经营,不用担心未来价格下跌而减少采购;三是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点价,合理控制原料成本,实现稳健经营。未来桐柏县将充分发挥花生种植优势,全力挖掘花生“源头活水”作用,并将在花生期货的帮扶下将产业做大做强。
毛集镇宣传干事况陈:毛集镇毛寨村、光武村及石河村是国家实施粮油倍增计划中的“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万亩油料基地建设地。2021年初我们开始向基层干部与群众介绍“保险+期货”项目设计原理和预期作用与效果,从基层到村民均对“保险+期货”项目表示“不理解、不认可、不敢尝试”。
面对困难和不理解,在县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直接下到基层村部,给农民讲政策,传授“保险+期货”专业知识,通俗地告诉他们这些项目就是一张保护农产品收益的“保单”。基层干部和农民开始认识到“保险+期货”是一件服务农民和产业的好事,开始愿意去了解与尝试,最终当获得80000多元的理赔金之后,村民们纷纷感谢期货行业的帮扶。2021年5月,来自国贸期货的一行工作人员回到毛寨村,查看“保险+期货”项目的落实情况时,毛寨村党支部书记郭长松带领村民激动地献上了锦旗。
毛寨村党支部书记郭长松:通过利用金融工具,农民减少了对价格波动的担忧,增强了扩大生产的信心,对未来郑商所及期货公司再次实施“保险+期货”项目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期货日报:请介绍一下捐资助学、修桥、助医情况。当地教育、交通、医疗等面貌变化大吗?
王磊:通过多年的努力,桐柏县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平坦水泥路延伸到了农户家门口,孩子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且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花园式的产业园区更是星罗棋布。
当前的老苏区桐柏县,处处是令人振奋的景象。夏季来了,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降雨,往年一步一个水坑的沙土路、几根木头捆绑而成的小桥、四处透风漏雨的教室等已被郑商所支持当地修建的惠民路、爱心漫水桥、教学楼、“爱心书屋”等取代。当地也不会再出现看病难等问题,郑商所支持桐柏县进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心电图机等设备,给村卫生室添置中西药柜等基本医疗器材,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毛集镇包村干部徐双庆:对于孩子们,我们还重点关注了厌学等问题,工作上尽量做到“助力智志双扶”。我们不断走访群众,在得知有一个孩子存在厌学情绪后,就积极尝试沟通做思想工作。该学生一直不愿就厌学问题与外人交流。在学校负责人、教务主任、班主任与基层干部一起上门了解学生的心理症结,并主动询问与帮助下,其逐渐转变心态,改变了厌学心理,最终回到了学校。当前该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