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韧性更新智慧城市
时间:2021-07-1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新一轮城市更新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这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和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对“老破小”的升级改造,更多是依托新技术加持,将信息科技融入城市功能中,打造未来城市模样。《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将组织系列专题报道,从一线城市到二线特色突出城市,再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聚焦这些城市的规划亮点和更新潜力点,展望这一轮更新后的城市前景,探讨城市更新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敬请关注。

深圳:打造“有机更新”城市样本

特区深圳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超大城市”之一,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如今走到了城市空间重构与焕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通过产业迭代、绿色更新、科技赋能,深圳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打造更具韧性的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活力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

福田区是深圳的主城区,摩天大楼掩映下,分布着不少“都市里的村庄”,密密麻麻的民房鳞次栉比,显得和这个城市的雄心有些格格不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上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原名“椰树下”的上沙村是深圳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典型单元,目前正在施工的项目中,别具匠心设立的CFutureLab(未来实验室),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探索未来城市蓝图的实验性城市空间样本,这里同时也是一个亲子等群体休闲娱乐的互动平台。据福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介绍,整个上沙村的城市更新规划,就是想打造一个服务各类型人群的融合创新、科技、艺术、自然等元素的复合城市空间。

城市更新就意味着要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新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对经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对区域功能进行重新塑造。深圳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建成区面积占比最大、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人口与产业的虹吸力强,“土地瓶颈”问题突出,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隐形“天花板”,也产生了一系列民生问题。因此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需求十分迫切,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核心要义。

深圳于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市更新”概念,出台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今年3月,深圳又正式实施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从立法层面完成了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对城市更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事实上,深圳在城市更新先行先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更新功能结构失衡,商业建筑及新型产业用地比重较大,工改商、工改居远大于工改工比例;更新方式仍以拆除重建为主,综合整治实施力度不足;更新项目总体统筹不足,空间碎片化问题凸显,大型民生设施落地困难。此外,更新整备实施对象交叉,空间重叠问题也逐步显现。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江认为,未来深圳的发展就是以调结构和提品质为要点,鼓励开展有机更新,将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二次开发的手段进行融合,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体系,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让空间发挥更大价值。

“绣花功夫”强化绿色更新

深圳城市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结合特区的产业规划、技术优势和先进文化引领,实现公共建筑与街区共生、产业与街区共兴、多元市场主体共荣、街区与居民共享。

村民多为南宋文天祥后裔的福田区岗厦村,经过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配建的共有30个班,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文天祥小学已投入使用;规划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文天祥纪念馆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与公众见面。罗湖区湖贝片区则完整地保留了怀月张公祠和南坊旧村格局,活化打造为岭南传统建筑风貌区。金威啤酒厂项目则首次采用了“拆除重建+工业遗存保护”的新模式,规划保留工业遗存用地和啤酒文化特色设施,打造了深圳第一个工业遗址公园。

拥有“千园之城”美誉的深圳,绿化率达45%以上,海岸线蜿蜒优美。深圳市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绿色更新。

罗湖区是深圳特区最早的建成区,也是城市更新的先行典范。为了打造“山水罗湖”的美丽城区,深圳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绣花功夫”,夯实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基底,“涵养一半山水、深耕一半城区”,按照“三山一湖八廊”的城区生态骨架,加快推进笔架山河、布吉河、清水河等沿线地区更新改造,推动河道复明,重拾河道价值,还河于民,做到城河共融,全面构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格局。

为了弥补历史欠账,深圳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明确了公益优先导向,强调城市更新项目应当优先保障公共利益的落实,与城市更新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优先安排。

罗湖区的蔡屋围村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街道狭窄阴暗,“握手楼”“亲嘴楼”随处可见,曾是许多“深漂”落脚的第一站。蔡屋围村的城市更新规划是比肩“曼哈顿”,立足于金融、文化产业创新。但与此同时,根据村落人口居住现状,这里还将新增老人活动中心,扩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配套设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