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经济如何实现破局腾飞?
时间:2021-07-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临近中国香港回归24周年之际,拙著《未来的香港将令世界刮目相看》引发热议,超出我本人预期。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香港基础设施将在未来3-5年迎来显著的变化,但大家更加关心香港经济如何实现破局腾飞。仔细观察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排名变化,会看到香港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一位,2018和2019年的第二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五位和2021年的第七位。

在影响排名的四大因素中,2021年香港在政府效率,经商效率和基础设施这三大项目的排名相比过去几年基本一致,甚至更高。因此,除了其他国家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四大因素中的经济表现,香港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11名和2019年的第10名,下降到了2020年的第28名和第30名。这当然与过去发生的社会暴乱事件和疫情冲击,香港与内地无法通关密切相关。

作为对比,美国受到类似事件和疫情的严重影响,竞争力排名从2018年的第一位,2019年的第三位,下降到2020年和2021年的第十位。而排名上升到前三位的都是社会稳定,受疫情冲击较小的北欧国家,中国内地排名也从去年的第20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6位。

看待中国香港经济前景的正确视角

我国的香港要实现竞争力的提升与逆袭,重中之重是经济表现不仅要回到从前,还需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前者可以通过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稳定,疫情受控后与内地进行正常的经济交往来实现,大家对此都抱有充分的信心。但香港经济要实现破局腾飞,很多人就不是那么自信了,马上会列举香港经济结构单一,传统行业收入停滞,金融行业与实体脱节,高房价压垮民生,贫富差距巨大等等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负面问题都真实存在,相关论述数不胜数。但今天我想提供几个新的角度,打开大家正面看待香港经济前景的新视角。

香港经济负面问题非常多,但为什么香港的经济表现排名能够在2017-2019年稳居世界前十名?大家可能会说IMD的排名不可靠,但香港同期在其他各种机构的类似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归根结底,香港经济的负面表现,特别是低增长,分配不合理,其实也同样困扰着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这与美元基本面很弱(财政贸易双赤字,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但依然受到资金追捧,难以实现明显贬值是同一个道理;

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些独特因素既是缺点也是优点。拙著《未来的香港将令世界刮目相看》说的香港地理面积小,带来了拥挤和高房价,但也带来了交通和商业来往的便利。再比如香港实行低税制,会造成收入再分配失灵,贫富差距扩大,但这也是香港经济吸引全球资本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看硬币丑陋的一面,忽视了美好的另一面;

香港经济中的负面问题,其实大部分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回归前就很普遍。把时间拉长来看,这些年香港整体经济表现无疑是大大进步了。而当初悲观看待香港发展的人,恐怕错过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遇,而乐观者成为赢家。今天,我们依然要重视全球资本流向香港,香港资本重仓本地的事实。以最近的中环海滨黄金地段最后一块大型商业土地拍卖来看,原本市场预计只有三家发展商财团参与竞标,但实际上有六家参与,预计赢家将支付超过500亿港元,创下香港商业土地拍卖记录。

套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们习惯于高估短期的负面因素,低估长期的正面因素。所以我对盖茨大力推荐汉斯§罗斯林的著作《真确》毫不意外,因为这本书的核心结论就是世界比想象得更美好,在长期里会越变越好。香港当然也是如此。

香港“三元经济”的现状与变革

当然,美好的未来要靠今天大家一起努力奋斗才能实现。香港的经济表现要想解决低增长等一系列问题,究竟该从何入手呢?

2个月前,在大文集团举办的主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香港角色”的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财经沙龙上,我有幸与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主管王春新博士进行交流,他在《从“三元经济”看香港如何启帆远航》讲座中描述了香港经济的现状与改革路径,令人大受启发。

香港经济的“第一元”是传统部门,包括贸易、物流、零售、制造、建筑、旅游、其他商业支援服务及社会服务等行业,虽然占到香港GDP的60%,但发展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十三五”期间香港GDP年平均增速只有0.2%,低于国内的5.8%,核心原因就是传统部门对GDP的贡献是负数。

“第二元”则是方兴未艾的金融部门,大家熟悉的各种业绩指标例如IPO募资金额,股市债市总市值,银行总存款,总贷款等,都无比亮眼。“十三五”期间金融部门产值年均增速4.2%,对GDP的贡献超过100%。

但金融行业的问题在于它基本上与香港传统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很小,主要在为内地企业和全球资本服务,香港股市不是本地经济的晴雨表。去年疫情之下百业凋零唯独金融业一枝独秀,但此现象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

“第三元”则是处于滞涨模式的房地产部门。一边是新房的土地开发,房屋建筑与消费等占GDP比重相比过去明显降低,目前不到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幅下降。另一边是房价格已经连续18年上涨,目前,香港房价距离2019年的高点只有不到1%的差距。尽管这些年内地一线城市的房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