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吴江样本"
时间:2021-07-05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在《财富》杂志“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江苏省有4家企业上榜,其中苏州共有3家企业入围,而榜单中的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均来自苏州市吴江区的盛泽镇,分别位列第107位和455位。

一个乡镇占据了江苏全省世界500强的半壁江山,这正是苏州市吴江区在民营企业和乡镇经济发展中的过人之处。

作为江苏省的“南大门”和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桥头堡”,吴江区还经常出现在各类百强排行榜中。在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中,吴江区位列百强榜第12位,同时位居苏州市第一和江苏省第二。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吴江区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2.83亿元,迈上了历史性新台阶。在两项收入方面,吴江区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48亿元,增长6.0%;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97元,增长4.3%。

高起点发展的吴江区还面临着一系列利好机遇。2019年,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后揭牌,吴江区均位列其中,大幅提升了区域发展的站位高度,打开了吴江的区位价值“窗口”。

“示范区和自贸区的两区叠加效应,为吴江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可能。”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吴智库特约研究员王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吴江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实现协同,共同贯彻实施国家战略。

抢抓“沪苏同城化”机遇

5月20日,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从即日开始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试点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购房贷款业务,这其中便包含苏州市吴江区。

看到这个消息,王俊并不觉得意外。在其看来,吴江区最大的制度创新优势就在于,在实施国家统一的战略方针时还能坚持自己的个性化探索。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力图实现沪苏同城化,全面落实学习、对接、服务、融入上海的部署;二是吴江自身以水乡特色和民营经济为主要经济特色,做了诸多试点和探索。”王俊表示,比如,在修通“断头路”时率先实施共同标准,跨区域进行人才培养等。

近年来,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沪苏同城化”作为苏州一项抢抓发展机遇的具体战略应运而生。“苏州就是要在上海这个龙头的牵引、辐射和带动下,在江苏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下,本着‘上海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的原则,做更多‘上海得益、沪苏共赢’的事。”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

对于如何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的问题,吴江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个性化的解答:坚决扛

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担当,服务好上海这个长三角的龙头、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在“沪苏同城化发展”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为长三角区域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人才、科创是上海的主要优势,而这也是产业基础雄厚的吴江区面临的主要短板所在。

“吴江毕竟只是区县级,高端人才在过去很少过来,但吴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王俊表示,目前,吴江正在引进一些大学,包括苏州大学也将在此设立校区,今年9月即将迎来第一批新生,开设的主要是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吴江还缺乏一些大型的科学中心等设施,这一点可以借助上海的基础优势来弥补,长远来讲会产生很好的溢出效应。

而在引进人才方面,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例,截至目前,吴江开发区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等各类人才总数达7.6万人;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两家等。

“我们计划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科创资源要素集聚区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加大一线城市高端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孵化力度。”据

吴江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将推进“人才+科技+基金”项目落地评审机制,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引才渠道。

同时,吴江开发区还将力争在3年内新增不少于100亩科创专业园区用地,新增不少于1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力争在3至5年内孵化培育出100家左右科技创新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吴江正式启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工作,并发放额度1000万元的吴江科技创新券。

一位当地官员告诉记者,吴江科技创新券是长三角创新券体系的首次尝试。以科技创新券为载体,可以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推动创新发展,成为科技服务能力跨区域流通交易的有效方式。这也是吴江借力上海人才和资源优势进行的重要尝试。

“上海的科技金融发展处于非常前沿的地位,而吴江在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发展等方面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远远不够。”王俊表示,所以在我看来,吴江最需要对接上海的,除了人才和技术引进之外,还要学习如何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筑牢产业发展“支点”

活跃的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吴江的重要标签,也是吴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和优势所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